2015中國經濟八大風險 專家齊剖析
【大紀元2015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近期,眾多經濟專家對2015年中國經濟進行預測,發現中國經濟問題的關鍵詞還是「風險」,並綜合體現在資本外流、外部衝擊、房地產下滑、地方債危機、影子銀行引發的金融風險、企業經營風險、居民投資風險、決策錯誤等八大方面。
彭博社:中國經濟六大「黑天鵝」
彭博新聞社採訪的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表示,中國經濟的風險包括信貸緊縮引發的影子銀行違約或資本外流、外部衝擊帶來的商業信心走軟、房屋銷售進一步下滑、美國利率上升、政策失誤、地方債危機。經濟學家們預計,在金融行業中存在一些系統性風險,可能讓經濟增速大幅下滑。
美國諮商會的駐北京經濟學家Andrew Polk向彭博新聞社表示,三種催化劑可能擾亂信貸供應,使中國經濟增長下滑。它們包括:影子銀行部門發生大面積違約;三個月內房價暴跌10%;美國加息,資本外流,銀行流動性收縮。
TCW GroupInc.分析師David Loevinger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房屋需求下降而供給增加將對中國經濟構成風險。
北大金融學教授Michael Petti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外部衝擊可能來自歐洲或其他地方,將導致中國企業減少投資。這加上壞賬的延期付款可能影響到新增信貸的增長,使其不足以支持經濟增長。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政策失誤可能導致大量的破產和裁員。如果GDP增長繼續放緩0.5%-1%,很多公司將不能生存,一些公司甚至可能破產。中國離這個「轉折點」已經不遠。
《金融時報》中文網財經專欄作家:中國經濟五大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財經專欄作家徐瑾發表文章稱,2015年中國經濟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徐瑾認為,首先在於國際環境動盪,強勢美元的回歸必然伴隨著資本回流美國,導致中國的資本外逃風險。
其次,是中國地方政府的財稅困境。經濟下行之下,地方政府未來幾年將遭遇寒冬,由於財政收入增速降低,土地出讓金收入減少,中國可能面臨1981年以來最嚴峻的財政挑戰。去年地方政府發債規模僅有4000億元,今年即使翻倍,也不足以應付地方債務還本付息需求。
第三大風險在於企業風險。企業風險主要基於過剩產能,表現有兩點,首先是基營商環境惡化,盈利能力備受考驗,成本利潤失衡仍舊是壓力之一。其次,企業負債水平高企。
中國第四大風險則是金融機構風險,主要體現在影子銀行的風險。
第五大風險為居民投資風險。由於國際市場、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四大風險最終或多或少將會傳導到居民端,這也意味著民眾在新的一年必須更為注重投資風險。
北科大經濟教授:中國經濟三大憂慮
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何維達發表文章對2015年中國經濟進行展望時,認為中國經濟存在眾多危機。
何維達認為,2015年中國實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可能繼續滑坡。在實體經濟中,主要是第二產業,包括鋼鐵產業等製造業、採礦業、電力、煤炭、水泥、運輸等,受國外經濟復甦緩慢、國內產能過剩和推行節能環保政策的影響等,持續下滑的趨勢難以根本改善。
另一方面、房地產量價齊跌。房地產會開始調整,房價下跌預期可能發生。購房者可能撤離,導致價格進一步下跌,這反過來又可能導致開發商投資放緩。何維達認為,行政性的調控措施推出,使得房地產沒有任何投資價值。
何維達還認為、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可能爆發。他表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的債務20萬6988.65億元。地方舉債瘋狂,不計後果。不少地方尤其是地級市、縣(市)、鎮三級地方政府存在大規模舉債建設「新區」或各類「園區」的同時,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總量亦在不斷累加。加上缺乏有效監控,出現地方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增大。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gaozhi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