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如何面對家中老人難相處的一面

朱蓉兒

【大紀元2014年09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朱蓉兒編譯報導)今年三月,正是韓國櫻花盛開的時節,姐姐姐夫陪同父母親與我相會在韓半島。多年不見,父母對我很客氣,小心翼翼的與我相處。我高談闊論時,父親坐在一角,靜默的聆聽;我小憩一會,父親也在不遠處打盹,醒來就看看我,生怕我長了翅膀又飛了。

姐姐告訴我,父親在家裡表現可沒有這麼好,自從他患了老年癡呆症,脾氣愈加壞了,罵人,摔東西,打人;不洗澡,大夥叫他洗澡他就發脾氣;老嚷嚷活著沒意思,找看不順眼的鄰居滋事,姐姐得後頭跟著賠禮解釋,把弄髒的窗玻璃擦乾淨等等這樣的事情,發生好幾回了。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年齡和疾病會加劇人性格中不好的方面,如年青時性格暴躁的人,老齡時脾氣更壞;缺乏耐心的人更難取悅。當老人被憤怒的情緒主宰,需要發洩時,這時照顧他(她)的人往往成為攻擊的目標。

容易挫折的老人

大多數表現異常的老年人,內心都有挫折感。他們經歷著身體衰老的過程,被慢性病痛折磨著,看著配偶或者朋友離逝,漸漸失去記憶,不能控制大小便•等等難堪的事情都發生了。另外,罹患癡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老人,也會有以上症狀,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照顧老人的子女,這時能做的是不把不如意的事擱在心裡,關注積極的一面,忽視負面的東西。照顧好親人的同時,注意自己的休息;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打電話給朋友。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聘請一位家庭保健護士,專職照顧老人。老人愛面子,最糟糕的行為常保留給親近的人——也就是家庭成員;在一個陌生人面前,不良行為會大大收斂。

但是有些老人會拒絕外來者的照顧,認為是家人不想或不願照顧他們,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此時需要子女不斷的安慰,瞭解老人恐懼和脆弱的心理,與他們認真的會談。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說服他們。另一種策略是從小做起,問老人可否「試試看」,讓保健護士一週一天上門工作幾個小時,互相適應後,逐漸分擔照顧老人的責任。

愛囤積物品的老人

有些老人喜愛囤積東西,而且通常不讓人碰他(她)的東西,一草一線都成了寶物。這時子女處於兩難的地步:幫助老人囤積舊物,家裡就成了垃圾堆;敢扔掉嗎?勢必會引起很大的爭執。

心理學家解析說,老人有這種異常行為,反映出他(她)內心的焦慮與抑鬱,為細微的東西擔心,害怕失去財產或失去與過去有關的物品。

專家建議子女不要助長老人囤積舊物的習氣,聯繫家裡其他人或朋友共同抵制,該扔的扔,快刀斬亂麻。如果老人尚有理性,可以共同商量哪些扔,哪些存,或幫助創造一個剪貼簿保存。請安慰老人他(她)是安全的,不會失去財物。

過度節儉的老人

過度節儉的老人,比起亂花錢的“購物狂”是好的多。中國人,尤其我父親這個年齡段的老人,經歷過「大躍近」餓死四千萬人的時代,其實都是節儉成癖的。我母親就笑話我父親:一點不浪費,吃飯要吃光,喝湯也要喝光,哪怕是味精加水做成的「湯」,也一定要喝光。

美國人的老年父母,有些不理性的,可能花錢不節制或不做預算,想著:「是我的錢,愛怎麼花這麼花。」此種情況下,子女可以耐心的請老人坐下,幫老人算筆賬,告訴他(她)亂花錢對財政前景造成的損害,應當如何彌補。

寸步不離的老人

寸步不能離開的老人,完全依賴家人的照顧。我父親就是典型的例子,一邊發脾氣,一邊需要我母親時刻守護在身邊,離開就不行。面對此種情況,除了尋求其他家庭成員或專業護理人員的説明,需要鼓勵老人參與社會活動,經常與老朋友聯繫,發展自己的愛好等。

照顧壞脾氣的老人,除了採納心理學家提供的策略之外,真的需要足夠的耐心、愛心和孝心。回憶自己成長路上,感念父母無私的付出,在照顧老年父母上可能會釋然些。

責任編輯: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