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貴人:處處相顧 相隨不棄(2)
案例:管鮑之交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時代齊國政治家,任內大興改革,重視商業,廢除井田制,建立土地稅收制度,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化,被喻為中國歷史上宰相的典範。鮑叔牙,亦稱鮑叔、鮑子,春秋時代齊國大夫,以知人善用著稱。
鮑叔牙自幼與管仲即為好友。兩人相知相惜,早期管仲貧困,鮑叔牙時常接濟他,並刻意讓管仲占便宜。數年後,管仲侍奉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鮑叔牙侍奉公子糾的弟弟公子小白。
齊國內亂,管仲隨公子糾出奔魯國,鮑叔牙則隨公子小白出奔莒國避難。齊襄公被殺,返國途中,兄弟爭奪君位,先抵國者勝出,小白得勝繼位,史稱齊桓公,繼位後,公子糾被殺,管仲成為階下囚。
齊桓公任命鮑叔牙為相,叔牙辭謝並保薦管仲,且說:「如欲治理齊國,我與高傒可勝任;若想稱霸諸侯,非管仲不可。」他說服齊桓公別記恨那一箭之仇,只因各事其主。
齊桓公採納了他的建議,委以宰相重任。齊國經管仲的改革與治理,國富民強,稱霸諸侯。管仲為相,鮑叔牙甘居其下,被譽為「管鮑之交」、「鮑子遺風」。
《史記‧管晏列傳》中記載,管仲曾說:「當我窮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牙合夥經商,每當分錢之時,自己總是多取一些,鮑叔牙並不認為我貪圖便宜,因為他知道我很窮。我曾經替鮑叔牙謀事,反而使他更加困窘,鮑叔牙並不認為我愚笨無能,因為他知道時機有利與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君主罷斥,鮑叔牙並不認為我沒有才能,因為他知道我時運不濟。我曾經三次帶兵打仗,三次戰敗逃跑,鮑叔牙並不認為我膽小,因為他知道我家中尚有年邁的母親。當公子糾與小白爭奪君位而失敗時,召忽自殺,我忍辱被囚,鮑叔牙並不認為我無恥,因為他知道我不會羞小節,而以功名不能顯揚於天下為恥辱。生養我者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卻是鮑叔牙先生啊!」
*磁場解說與互動
管君的處境數27,鮑君的處境數28,形成處境配;鮑君的情境數12,管君的情境數為13,12與13不是同一家族,但具有「生」的功能。
生者須有一配或一合來鞏固方為有效,管鮑兩人俱有處境配,故情境配生效。
鮑叔牙無疑是管仲一生中的大貴人,就貴人磁場學來說,管鮑彼此俱有「處境配」及「情境配」。
引用史記‧《管晏列傳》中管仲自己所言,用來詮釋「處境配」的精神內涵實恰當不過。
鮑叔牙的啟示
在人際關係中,經營與維繫雙方情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正面的思維去看對方負面的表現。多關注對方的優點,體諒或包容對方的缺點,只有優點才會讓你心甘情願地想接近對方,而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都是盡看對方的缺點,滿腦子對彼方的不滿,進而產生人際關係的絆腳石—計較之心。
有人曾說:「人之所以快樂,不是在於他擁有的多,而是他計較的少。」人一旦有了計較心,其思維趨於狹隘,格局日漸縮小,所看到全都是對方的缺點,就連對方的優點也被醜化成缺點。
在職場上,埋怨、計較、不願吃虧者比比皆是,但你可曾想過它讓你失去了多少機會!有多少貴人因此擦身而過嗎? 以下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鮑叔牙的評價,正說明了「不計較」方能成就一番作為的最佳詮釋。
「鮑叔牙推薦了管仲以後,甘居其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叔牙的知人之能。」
責任編輯:顏靜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