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13日電)台灣人愛創業,根據經濟部統計,2013年新設企業將近10萬家,其中9成以上都是以服務業為主的中小企業,學者憂心恐動搖台灣經濟成長基礎,呼籲政府重視。
經濟部公布2014年中小企業白皮書,2013年中小企業家數達133.1萬家,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設中小企業有9萬8821家,且多選擇以內銷為主的服務業,以批發零售為大宗,住宿餐飲居第2,製造業則為第3。
中小企業總會秘書長王振保指出,經濟環境不佳或在職場上未能一展所長的人,為了糊口就會想創業,因此中小企業家數連年成長,就像「螞蟻雄兵」,穩住台灣經濟。
不過,王振保說,以往台灣中小企業以製造業為主,如新北市的三重地區就有很多小型工廠,但近年來,服務業躍居主流,顯示工業技術有沒落危機。
這項憂慮也顯示在統計數據,2013年中小企業整體銷售值為新台幣11兆3218.42億元,出口值僅為1兆4242.25億元,年減18.53%,以製造業衰退最多,出口下滑約3215.8億元,年減24.82%。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台灣出口主力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衰退達2880.5億元,年減50.05%。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所副所長魏聰哲分析,服務業的門檻低,在學用落差找不到理想工作、企業家第二代不願從事辛苦製造業,及媒體報導服務業成功案例的推波助瀾下,年輕世代利用網路賣東西的創業行為更加興盛,其中以女性占比更高。
他說,服務業的商業模式容易copy,且容易面臨同業競爭激烈、新市場開拓不易、競爭對手規模大及人事費增加的問題,如何在前仆後繼的新創企業浪潮中屹立不搖,可考慮完善周到的顧客服務、多樣化產品滿足顧客需求及品牌優勢等3項關鍵因素。
魏聰哲表示,製造業是一國經濟成長及轉型的主力,近幾年來台灣製造業面臨技術投入不足的危機,政府應利用美國再工業化的契機,提高3D列印、醫療健康、先進汽車、航空、雲端等中小企業附加價值,才能先一步培植可成為領導世界潮流的大企業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