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強:「荷爾蒙經濟」給中國帶來甚麼
【大紀元2014年08月28日訊】據澎湃新聞網的消息,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日前發表文章,報導了中國網絡語音女主播們走紅這一獨特的現象。並以此為切入點,探討了中國正在蓬勃興起的「荷爾蒙經濟」現象。
文章稱,對於一些年輕的中國人來說,這簡直是生活在夢裡:兩年賺三十萬美元,每週工作十小時,並且贏得成千上萬的鐵桿粉絲,還能舒舒服服地待在家裏——一群年輕的中國女性似乎已經做到了.網絡女主播正賺著數以萬計的現鈔,男人們購買虛擬的法拉利、鮮花乃至貴族的虛名,只為「打動」她們。
文章以「YY語音」為例,稱這個網站自詡為「充分交流的社交平台」。這個2005年4月在中國廣州創立,到2013年底已有7億註冊用戶。目前,其以48億市值在納斯達克上市。這個平台提供虛擬的空間,讓用戶們相互交流,其中相當大的空間是由年輕女性直播主持或錄製歌會,有的歌會可以成為真正的直播音樂會,有數以千計的觀眾收看。
而所有這些,似都可歸功於中國日益增長的「荷爾蒙經濟」。
「荷爾蒙經濟」與「荷爾蒙產業」,同為近來在中國國內媒體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彙。這背後,是涵蓋了相當多迎合中國年輕男性、通常還涉及一些性元素的業務:社交網站經營、日本動漫和遊戲、電子書、視頻等等。
與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的諸如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不同,中國的「剩男」問題,並未引起社會的足夠。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近4000—5000萬的單身男性;中國的年輕人中,人口性別比例已然嚴重失調,每出生100個女孩,就會同時出生118個男孩,而這個比例還是經過治理已經下降的數字。
追究、反溯中國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帶來一些列後續問題的計劃生意政策以及巨大的城鄉差別等等,已然沒有意義。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應對這半個億娶不上老婆的男性人口,由於不可避免的性匱乏、性缺失而可能和正在對社會生活、社會秩序產生的消極影響。此其一。
其二,我們不妨看看性產業在中國的實際情況。
眾所周知,賣淫在中國,是不被法律以及現實允許的。但是,悖謬之處在於,自上個世紀80、90年代以降,各地蓬勃興起、處於半地下、半公開狀態、甚或就是公開狀態,且與當地公安等部門密切勾連、受到抽頭保護的性產業,早已做大做強,早已難於根絕。
對此,各地一般都以掩耳盜鈴、佯裝不知的姿態哼哈應對。隔三差五的「掃黃」,充其量也只能成為標榜政治正確、政績顯著以及利益重新洗牌的手段。
由此,中國的性產業以及前述與性產業沾親帶故的產業,屢屢打擦邊球,屢屢「變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夾縫中頑強生存。而互聯網的興起,又似給這一古老的行當插上了翅膀。若不是敏感的媒體對之進行深入報導,社會大眾包括監管部門,很難想像在賣淫等「傳統」性產業之外,在監管之外的互聯網上,竟還有如此紅火的經濟形態。
若我們拋開主流行政理念及其行政實踐對於性產業的矛盾態度、悖謬做派,單單看當代中國人的性取向,我們同樣會發現不少可以深入探討的話題。
中國的傳統人格、傳統性格用這樣幾個詞彙即能描述:壓抑、自卑、爆發、破壞。現代社會幾十年的發展,對此並無任何改變。甚或說,現代社會結構以及社交方式,加重了這種傳統人格、性格的晦暗質素,並令其更加扭曲。中國大媽走上大街大扭秧歌,實乃是在用殘存的歲月力量,對這種人格、性格的不合理之處,發起的「人體」挑戰。
回過頭來看,中國當下多出半個多億討不到老婆的男性人口,實不容小覷。具有21世紀特徵的中國男性之壓抑、自卑、爆發、破壞,已漸漸露出水面,浮現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自然的宣洩渠道,已然由於經濟力量以及互聯網的驅使而形成——包括網絡語音在內的「荷爾蒙經濟」的蓬勃發展,正是其生動的反映。
「荷爾蒙經濟」恰如麻醉劑,讓中國男人們掏出辛辛苦苦掙來的大把銀兩消費,甚或掏空了他們原本乾癟的衣兜。我們擔心的是,這種消費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性緩解作用。若一時陶醉,轉過身來壓抑依舊、自卑依舊,則這些可憐的男人們很有可能會失悔付出的錢財,會在懊悔中加倍爆發、破壞。
這樣一來,「荷爾蒙經濟」不僅解決不了現實問題,反而為未來埋下了禍根。
需要確證的是,上述「荷爾蒙經濟」中的「YY語音」之類,其實就是一種語言性行為。「老公,你又給我送禮物了。我想給你生個孩子……」這樣的挑逗性語言,恐怕還屬於「文雅」的。誠如一位女主播所言:自己在「YY語音」的行為,是「令人噁心的」。
令人不安的是,上述媒體的報導文章,預言中國的「荷爾蒙經濟」將持續走高。其給出的理由是,因為中國年輕男性在網上尋求的,恰恰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得不到的:年輕貌美女性的青睞、社會認可和自信。
中國的男性們,難道在現實生活中,果真得不到年輕貌美女性的青睞、社會認可和自信嗎?這到底是中國男性們的悲哀,還是社會與社會生活的悲哀?
中國男性的荷爾蒙,難道就不能具有建設性力量嗎?中國的「荷爾蒙經濟」,難道同樣只能成為畸形的經濟業態嗎?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