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5日電)國發會今天表示,最低所得家戶負儲蓄現象,與人口結構與家庭型態變遷有關,不宜全解讀為「入不敷出」。政府已推各項社福、就業及教育措施,協助低收入戶自立脫貧。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2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國內所得最低20%家庭(約163.8萬戶)已連續7年入不敷出,去年平均每戶「負儲蓄」新台幣2萬1832元,為史上第4高。
國家發展委員會表示,老齡家戶因已退出職場,不再有勞動所得,多依賴儲蓄、社會保險老年給付、退休金或子女供養維持生活,可能發生年度收入小於支出(負儲蓄)情形,為人口結構與家庭型態變遷下,越來越常見的社會現象。
國發會指出,行政院自民國99年設置「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以來,即持續協調各部會推動相關措施及計畫,希望透過各項社福、就業及教育措施,確保弱勢民眾的基本生活,並提升其人力資本、促進就業,以協助自立脫貧。
至於部分媒體報導提及「企業獲利不加薪,導致薪資停滯」,國發會說,政府正致力經濟基本面改善,對內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對外拓展經貿網絡,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擴大經濟利益,以加強薪資成長力道。
其中,政策重點包括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扶植創新創業、推動法制革新等政策,以提振經濟景氣,擴大在地就業機會。
另外,政府陸續推出「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標竿新產品創新研發輔導計畫」及「台灣高薪100指數」等措施,鼓勵企業調薪,落實經濟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