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財經評論

謝田:中國和納粹德國經濟的對比(上)

【大紀元2014年08月18日訊】(新紀元週刊390期,作者謝田)中國政府在目前的經濟困境中,似乎採用了與其政治上的策略頗為類似的鴕鳥方針:堅決守住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維持金融體系不得破滅,期望樓市和債市的軟著陸,及等待下一個西方經濟的高潮能帶動中國經濟走出困境。中南海的這種態度,無疑是他們目前狀況下不得已的選擇,但這種選擇的背後,人們不難看出希特勒德國當年經濟政策和經濟後果方面的影子。

中共和希特勒德國的相似之處,在政治體制和政治運作上,當然它們都是專制和集權的政體,都靠陰謀和暴力上臺,都煽動一種排他性的主義(共產主義和納粹主義),都高度緊抓對宣傳機器的控制,也都靠謊言和暴力高壓維持政權。

記得以前讀到史料,當時希特勒的黨衛軍被告知他們是最優秀的人種和族群,有最先進的精神理念,最先進的步兵單兵武器,和最先進的陸地坦克(如Panzer)。但是,當黨衛軍官兵面對俄國人的T-34坦克,發現這些斯拉夫人的坦克比自己的火力更猛、裝甲更硬、戰鬥力更強的時候,這些年輕日耳曼人巨大的驚訝、失望和沮喪,就可想而知了。

令人莞爾的是,中共近年來突然井噴式的實驗、裝備「新式武器」,這些具有前蘇聯武器的古老基因、中國式的低加工精度和材料質量、以及美國武器外表的山寨飛機、導彈和軍艦,其「先進」程度與中國工業界作為世界初級工廠的發展其實是同步的。官方媒體的渲染加上五毛和憤青的起鬨,顯然已經給中國民眾巨大的誤導,使他們錯誤的認為,中國已經趕上了西方,甚至在武器裝備上與美國不分伯仲,可以挑戰美國的世界霸權了。

無疑,中共最高當局對自己的實力可能更加清醒,他們可能面對美國總統、國務卿和國防部長時,都會很「坦誠的」承認自己的落後。中共媒體雖然在忽悠遼寧號航母如何如何,但中共的海軍司令卻在向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要求,希望美方能允許中國軍人登上美國航母學習維護和操作。但對外謙虛而誠懇的紅朝,面對國內觀眾時,他們又會樂於見到自己的輿論工具對民眾的愚弄,以之為自己壯膽,為自己的統治加力。在西方社會,對專制政權的這種兩面手法人們都非常清楚,稱之為用於「國內消費」(domestic consumption)的官方宣傳。

假使中國的這些山寨武器有朝一日會和美國的武器在戰場上決一勝負,當然這個可能性並不是很大,但假如真有一決雌雄的機會,中國年輕軍人的驚訝、失望和沮喪,一定不亞於當年年輕的日耳曼軍人。

中共和希特勒德國的可比擬之處,在經濟發展上,其實有更多的相似。它們都大舉的舉債、借錢來資助「戰爭」活動;納粹舉債支付向歐洲和世界各國的開戰,中共則舉債支持向自己的人民開戰(維穩、鎮壓和迫害)。希特勒的黨衛軍從最初的領袖保衛力量,相當於中國的8341部隊,後來發展成為具有一百萬人之眾、裝備重型坦克走上戰場的野戰軍;中共則把大量裁撤的正規軍變成武警,並最終使得武警的數量與正規軍看齊,使中共的維穩經費高出國防經費,實際上走的正是與納粹德國非常相似的黷武之路。

美國學者羅伯特‧王爾德(Robert Wilde)在他的「納粹德國經濟—槍炮還是黃油」(Guns or Butter – The Nazi Economy)中指出,希特勒和納粹政府治理下的德國經濟有兩個主線:在經濟蕭條中上臺的納粹政權如何解決了德國的經濟問題,以及當德國面臨美國經濟的挑戰時,又是如何管理經濟使之能夠應付前所未有的戰爭開支。

就像中共經濟缺乏理論、摸著石頭過河、嚴管不行只好放鬆中國的農民和企業家一樣,納粹德國也沒有什麼真正的經濟理念,而同樣是奉行著實用主義的策略。希特勒上臺之前,也沒有清晰的經濟政策,只是希望能夠在最大限度和最大範圍內爭取人心。中共的土改和「新民主主義」,也是同樣的策略,是最初的權宜之計,根本就沒有打算永遠實施。

當希特勒1933年成為德國總理時,納粹黨仍然沒有清晰的經濟政策,而是在內部對於經濟該怎麼樣處理,意見紛紜。與中共起先對農民和城市業主笑臉相迎,然後在站穩腳跟之後再開始人民公社化和工商業改造一樣,希特勒最初也是避免了任何革命性的經濟策略,而是首先站在中立的立場上,等到腳跟站穩之後才推出強硬的經濟政策。

1929年經濟大蕭條席捲世界,本來由魏瑪德國(Weimar Germany)政府在美國貸款基礎上建立的德國經濟,大蕭條時因為美國資本突然撤走,德國經濟頓時陷入絕境。德國當時的經濟狀況是,出口減低,工業增長放緩,商家倒閉,失業增長,連農業生產也陷入困境。中國經濟當前的局面,其實和魏瑪德國政府的當年非常相像:出口減低,工業放緩,商家倒閉,失業增長,農業減產乃至糧食進口大幅度增長。

國民政府末年的經濟蕭條幫助了中共奪取政權,魏瑪德國政府末年的大蕭條也幫助了希特勒上臺掌權。但一旦上臺之後,兩個政權都面臨著穩定經濟、發展經濟的任務。

世界經濟大蕭條之後的經濟恢復,幫助了德國經濟同步增長,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低出生率,使得失業問題得到緩解。在這個時候,德國有一位經濟方面的領軍人物,他就是亞爾馬‧沙赫特(Hjalmar Schacht)。沙赫特是一個經濟學家,也是一位銀行家,他是當時德國國家銀行(Reichsbank)的總裁。最初,沙赫特是支持希特勒的,曾經在國家銀行總裁之外還擔任過希特勒的經濟部長。但因為他反對希特勒「主張重新武裝德國」的政策,他漸漸的被靠邊站、然後被踢出了德國政府內閣。因為參加了反對希特勒的組織,他還被納粹投入監獄。但也因此,戰後紐倫堡大審判時,他被宣告無罪釋放。

(待續)◇

本文轉自390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想提前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mag.tvsm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