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酸的青少年時代
簡單的說一下武訓心酸、苦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
七歲:善良的小乞丐
武訓七歲的時候爸爸就死了,本來家裏就窮,基本上沒有甚麼財產,隨著媽媽要飯。小武七雖然要飯,但是非常善良、非常孝順,只要有點乾淨、可口的好吃的東西,他從來不會自己吃,一定帶回給媽媽。我們說做事先做人,即使一個要飯的也能體現出做人的境界來。他要的飯裡邊稍微好一點的一定給媽媽,他自己不吃,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孩子。
十五歲:受苦受累的童工
十五歲的時候,武訓到姨夫張老闆家去當童工,這個姨夫不把他當做親戚,完全是當牛做馬,最苦最累的活都是他的,但是武訓非常的忠誠、憨厚,做事勤勤懇懇的,怎麼打罵都能忍受,所有粗活笨活他都認真幹好。張老闆變本加厲的欺負他,幹了好幾年,最後一分錢也沒給。人家都覺得這是個傻子,都把他當成傻子看待,譏諷他,但是他就是能默默的忍受這種勞苦、屈辱。
十七歲:受盡欺侮的長工
到十七歲的時候,武訓就到李舉人家,過去為甚麼經常說舉人、進士呢?舉人進京如果考上進士就可以當官了,古代是異地做官,就是本縣的人不能在本縣當官,避免腐敗。所以一考上進士肯定就到外地去了,那麼在本地最高學問的人就是舉人了。有篇文章叫《范進中舉》,范進中了舉人就有人給他送房子、財物等東西了,所以舉人在鄉村百姓看來就很了不起了。
武訓給李舉人家做長工,也是受盡欺侮,而且因為不識字受到很多的欺騙。有一次,武七的姐姐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人捎了幾弔錢。李舉人把信交給他,而把錢私吞了,因為他不認字,後來找去討要,被臭罵一頓,人家不承認把錢扣了。有一次餵豬的時候,豬食灑了,被一頓痛打,打的遍體鱗傷。有一年除夕貼對聯,他不認得字,上下聯給貼反了。李舉人氣壞了,就痛打一頓,還不許吃晚飯。
過去說過新年全憑三十晚上一頓飯,平時多辛苦,晚上這年夜飯得讓吃好,不能打罵孩子。但是武訓這個大年除夕連年夜飯都沒有吃上,還不許睡覺,在院子裡罰站了一宿。這一年媽媽病重,他想支點錢,已經幹了三年,工錢是一千八百吊,大概預支過四次,有三百吊吧,還剩一千多吊,可是李舉人拿出帳本硬說這錢都已經支完了,全清了。他想說理,可沒處去說。他深受不識字的這種痛苦。
武訓小時候就非常渴望讀書,在很小時,武七看別的孩子到學堂裡讀書,跟他媽媽說想讀書,媽媽說:要飯人家的孩子怎麼讀的起啊!有一次,小武七不由自主走到學堂裡面,給老師跪下說:「先生,我想讀書!」勢力眼的老師一看,穿的衣衫襤褸,就是一個要飯的小叫化子,就罵他:「哪來的叫化子,到這來偷東西來了,滾!」受到這樣的侮辱,小武七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去見先生了。
其實大家想一想真正的讀書人,讀的是甚麼?聖賢書。真正的經典都是講善良,真正有文化的人都是善良正直的人。這樣一個孩子要讀書,老師把他打走,把他當成小偷。這是無德的人,不配做教書育人的老師,哪裏配當聖人的弟子呢?
二十一歲:偉大的選擇 巨大的人生轉折
最後一次委屈就比較大了,因為幹了三年,一點錢都沒有要出來,當然他想講理,但是沒處講理。人家說你訛人家錢,因為帳本都有,你錢都支走了,他不認得字。這樣被趕出了李舉人家,在一個小破廟裡昏睡了三天,應該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後來他就琢磨:「我這麼受罪就因為不認字,我一定要讓讀不起書的窮孩子讀上書!」這個想法很重要,他受罪了,他想到的是怎麼不要叫別人像自己一樣受同樣的罪,這就是聖賢的胸懷。
我們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我們的心就像一個碗,這是比喻,假如人家想把你這個碗給弄壞了,就拿一塊大石頭一砸就壞了。有的人失戀了說:「我心都碎了」,活著沒勁了。假如你的心就碗這麼大,如果拿筆記本這麼大的一個大石頭,基本上放那就堵在這了,因為你的碗小,石頭大了,就在這窩著了,嚥不下這口氣。人家要是不讓你吃飯、不讓你活,就拿一塊更大的石頭,就把你這碗砸碎了,說我的心碎了,沒法活了。
人生本來就是苦,大家都知道我們人臉長的這模樣,眉毛是個草字頭,鼻子底下一個口,人臉上天生寫著一個「苦」字,人本來就苦。在生活之中,我們可能遇到很多很多的磨難,而中國古代聖賢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成了佛了,這些磨難、這些苦,可以歷練人、成全人,那麼成全的關鍵在哪裏呢?就在於讓你的碗可以大一點兒、再大一點兒。假如人家拿一個大石頭砸你的碗,你的心很小,放在那裏,你天天難受像堵塊大石頭一樣。要是使勁砸就砸壞了,表現在這個人就要自殺了。
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矛盾,很多很多的苦,全世界都往這扔石頭,你怎麼受得了呢?別人扔不扔石頭,你管不了,但是我們可以管我們自己,我們博大我們的心胸,我們的心放的大一點。心放大到房間這麼大,一個人舉個大石頭說「我砸死你」,他就砸不碎。假如我們的心像操場這麼大,一塊石頭放在那裏,也就礙點事,影響不了大局。假如我們的心像一個城市這麼大,凡是人能舉起的石頭,它是不是就影響不了你呢?你的心眼大、心胸大,同樣遇到一個大矛盾,在你看來可能就不算甚麼問題。
大家知道廉頗的心胸,原來他的心裏邊,能裝下幾個人,只能裝下他自己;但是藺相如,過去叫「將軍額前跑下馬,宰相肚裡能撐船。」藺相如的心胸呢?裝的是趙國的所有人。為甚麼他不跟廉頗爭呢?他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假如我們自己窩裡鬥,國家就得滅亡了。秦國不敢進犯趙國,就是因為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假如他們倆打起來了,自己掐起來了,那麼這個國家就完蛋了,藺相如想的是趙國,想的是趙國所有的人,藺相如的心胸大,所以他不痛苦。廉頗心眼很小,只裝著自己,他就痛苦。
其實藺相如心裏裝的不只是趙國人,是全天下的人,包括秦國的人,包括秦王,他是胸懷天下的人,這麼一說大家可能就理解了,就是他的心胸非常大。他的大善才能有「完璧歸趙」的故事,換個普通人去,璧也丟了、人也活不了。那麼藺相如這麼大的心胸,也使得廉頗在跟他接觸過程中,心胸也變大了,所以廉頗就能夠負荊請罪,留下一段歷史的佳話,這就是感化人,不是用鬥的方法,廉頗跟我鬥我也跟他鬥,官還比你大點,鬥的最後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藺相如不愧為宰相,他的心可以裝得下天下。
所以我們管不了別人扔石頭,我們可以博大我們的心胸。如果我們的心像大海一樣大,這時候有個人舉著一塊大石頭說「我要砸死你」,會發生甚麼情況呢?就會濺起一朵美麗的浪花。所以苦惱來源於自己。
回到武訓,別人欺負他,你看他受了多少罪,這些年裡邊全是受欺負。他不是那種鬥爭、反抗,他是想:我那麼窮,想上學上不起,怎麼辦?我一定要讓窮孩子能夠上學,不管怎麼樣,不管當牛做馬,我也要讓窮孩子上學!這就是聖賢。所以我們給大家介紹的聖賢朋友都是無私的對待別人,就是他沒有上學,他不是想自己怎麼怎麼樣出人頭地,他沒有,他一定要讓那些上不起學的窮孩子能上學。所以武訓了不起,非常了不起,他發了一念,要興辦義學!
一八五九年,武訓二十一歲,他開始行乞集資,不圖名不圖利。他有一個大志,就是要興辦義學。他開始走了一條全新的人生之路,過去的路都是受欺負,他忍辱負重,那是一種被動的受欺負。而後來的他成了一個無私的人,雖然也經歷了很多的苦難,甚至更多的苦難,但是他快樂的活著,幸福的活著,而且把幸福給予了很多很多的人。
(待續)
--摘編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魏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