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實驗:人們寧願被電擊也不要孤獨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3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4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孤獨和疼痛你選擇哪一個?美國維吉妮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和哈佛大學(University of Harvard)研究人員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許多人寧願自己被輕微電擊,也不願意花15分鐘在房間內自己獨處。

美國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對200名年齡介於18至77歲的受試者,進行了11種實驗,要求受試者單獨坐在房間內6到15分鐘,沒有書籍、手機或紙筆,結果顯示,有57%的受試者難以專心,89%心緒混亂,更有高達一半受試者表示,這個經驗相當不舒服。

研究人員在另一個試驗中,讓受試者評比多種不同的刺激,包含觀賞吸引人的照片和感受靜電程度的電擊。部份被電擊的受試者表示,寧願支付5美元也不要再被電。

然而,當每名受試者又被請進房間要求獨處15分鐘時,為了讓自己有事情做,2/3的男性受試者在獨處時讓自己至少被電1次,最多的1人電了自己190次。1/4的女性讓自己被電,次數介於1到9次。

研究共同主筆人之一的魏斯蓋特(Erin Westgate)說,這些發現讓她非常驚訝:「我想我們大大低估刻意讓自己沉浸在美好思考中有多困難,以及我們多麼渴望外界刺激,即使這些刺激並不舒服。」

這個研究顯示,人們對孤獨的恐懼多過身體的疼痛。

孤獨對人的傷害相當於酗酒或吸煙

美國楊百翰大學一項涉及30萬人的研究表明,孤獨感的危害相當於酗酒或每天吸15支煙。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約翰‧卡奇奧波(John T. Cacioppo)表示,孤獨感會增加人體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水平,從而削弱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生病,孤獨者的血壓比正常人高出30毫米汞柱,心臟病和腦卒中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美國、芬蘭和瑞典三國聯合研究發現,孤獨的生活方式使癌症的發病率增加2~3倍。美國加州大學一項針對60歲以上老人的調查發現,常感孤獨的人,壽命減少6年。

孤獨是一種相對封閉的心理狀態

在心理學裡,孤獨感是指長時間獨處所產生的心理感受,是指在「孤獨」環境下的心理反應。

如果是這樣的話,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是最不應該感到孤獨的,但事實恰好相反。據大陸媒體報導,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6.9萬參與者中,九成人有孤獨感。中國某婚戀網站進行了一項8.5萬人參與的大型調查,結果發現,89%的男性和82%的女性表示,孤獨感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強。歐洲一項調查也表明, 約1/3的人經常感到孤獨。

其實,孤獨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心境,不應該理解為孤單的感受,除了物理環境隔絕而產生孤獨感外,更多時候一個人的孤獨感是由於社會環境的隔絕而產生的。一顆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可得,是因為現代文明切斷了感受社會情感的神經。

中國中科博愛心理醫學研究院院長傅春勝表示,孤獨是一種相對封閉的心理狀態,是因為感到自身與外界隔絕或被排斥而產生的苦悶心情,甚至造成抑鬱狀態。

日新月異的科技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但同時也帶來了孤獨。當有了自助售賣機後,人們不再和雜貨店主打交道;當有了電話後,人們就不再敲鄰居家的門;當親情通過電波去傳播時,我們看不到彼此的眼神;當生活的語言變成了短信,帶來的不僅是蒼白、機械的文字,情感已經被現代文明過濾了。

注重保護自我、保護隱私的現代人在封閉了相互瞭解的窗戶、關上了信任的大門的同時,也將自己封閉在孤獨的大門裡。

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而你卻在玩手機

前段時間有則關於「低頭族」傷害親情的新聞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說的是大陆青島的張先生在家召集家人聚餐,結果兒孫個個坐在那裏埋頭刷微博,看手機,誰跟誰都不交流,看著家裏人多,實際上冷冷清清。張先生的爺爺想跟兒孫們聊聊天,結果一看是這種情況,氣得不行,摔了一個盤子,就進房間生悶氣去了。

其實,「低頭」不僅傷害了親情,很多時候也疏離了友情。在另一微博中,網友對她朋友的聚會感到非常沮喪。她寫道,有次聚會,她對面坐著4個朋友都在低頭看手機,動作整齊劃一,這畫面一下子刺激了她:「朋友間該有的那種親切感沒了,相互間變得越來越陌生。怪不得現在網上有這麼一句『名言』: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坐在你對面,你卻在低頭玩手機。這樣下去,以後朋友間就不用出來聚會了,反正是玩手機,在哪不能玩呀。」

新科技帶來的「群體性孤獨」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學教授雪莉‧特克爾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對人與信息技術的關係進行了長達15年的系統研究,並將這些研究成果彙集於一本名為《群體性孤獨》的書中。

她在書中敘述說,人們時常感到孤獨,卻又害怕被親密關係所束縛。數字化的社交網絡和電子設備恰恰為我們製造了一種幻覺:我們有人陪伴,卻無須付出友誼。在網絡世界中人們彼此連接,同時也可以互相隱身。

人們之所以那麼迷戀網絡,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虛擬空間給我們提供了作出承諾而不必履行的連接」。有了這些新技術之後,相當多的家長把陪伴孩子的時間全部交給了ipad;而不少子女又把陪伴老年人的義務交給了機器人。

一個網友在微博上記述的他的悔恨也許可以提醒人們,抬起頭來,看看周圍的朋友、親人,不要等到失去時才追悔莫及。

這名網友稱她經常跟父母吵架。在一次大吵大鬧後離家出走,3年沒有回家。後來父母遇車禍,雙雙離世。「剎那間,我似乎感覺到了甚麼。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我拚命的搖頭,我不願相信也不願意接受。但我不是小孩子,我明白醫生的意思。我的父母,他們已經不在了。⋯⋯這時我才懂得親情是多麼的重要。可現在說甚麼都晚了,我已經失去了父母雙親,失去了美好的家庭。 我好後悔!可惜,一切已經來不及了,真的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是人們在外受傷後想回來休息的地方。人生的道路縱然是崎嶇坎坷,但卻總有人會一直站在你的身後默默地支持你,那就是你的親人。珍惜身邊的親情、友情。

(責任編輯:李曉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什麼是憂鬱症?人活在這個大環境中,會受到天氣等內在外在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情緒憂鬱,但情緒憂鬱不是憂鬱症,就是說,每個人都可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是,不可能心情不好就是都得憂鬱症了。那麼,怎樣判斷孩子是否得憂鬱症了呢?如果孩子在連續兩周以上出現以下七條中至少四條以上的狀態的話,那就要注意他是不是有憂鬱症的徵兆了。
  • 作為精神類疾病的一種,憂鬱症在全球的發病率日益增高,已成為世界第二大主要致殘疾病,患過憂鬱症的人更容易得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近日,荷蘭的一項研究發現,與非憂鬱症患者相比衰老得更快。
  • 如果你出現情緒低沉,周身不舒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很有可能是得了抑鬱症。聽大陸的親友說,現在周圍熟人中得這種病的概率相當高。即便名人中也有不少抑鬱症患者,央視名嘴崔永元就是個例子。
  • 鄭元暢(小綜)昨(26)日出席退伍後首部新戲《你照亮我星球》記者會,將和張鈞甯、「包租婆」港星元秋以及「小胖」林育群搭檔,呈現演藝圈黑暗面,尤其藝人憂鬱症卻要強顏歡笑,是否影射哪位大明星?導演瞿友寧保護當事人不透露,但他說,當年張國榮逝世太震撼,因此埋下拍這齣戲的種子。
  •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靜坐大約30分鐘,或能改善焦慮和憂鬱等症狀,並減輕身體的疼痛與壓力。
  • 壓力大的時候,不少人會吃甜食或者油炸食物來舒壓,但小心越吃越憂鬱!根據芬蘭最新研究,愛吃甜食或者香腸等加工食物的人,比起經常攝取全穀和蔬果類食物的男性,憂鬱症狀比例高出2倍。
  • 英格蘭約有80萬老人是長期性寂寞,更有500萬老人說,電視是他們唯一的陪伴。英國衛生大臣韓特認為,亞洲敬老的文化與價值觀值得英國學習。
  • 一名45歲的林姓婦女去年5月喪偶後,就像罹患憂鬱症般,不愛講話也不與人互動,檢查後發現是腦膜瘤作祟。
  • (大紀元記者金湖法國報導)大城市的生活會讓人鬱悶嗎?人們也常把「生活艱難」掛在嘴邊。但是,據一家為製藥業提供研究和諮詢的公司IMS Health所作的一項調查發現,出現抑鬱症最多的地區不在繁華的巴黎中心地區,也不是在繁榮的羅納-阿爾卑斯地區,而是在地處法國中部的利穆讚地區。
  • (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益生菌除了改善腸胃功能、緩解過敏外,陽明大學益生菌研究中心主任蔡英傑及研究團隊發現,益生菌PS128可改善憂鬱症狀。蔡英傑25日表示,這項研究已分別向台灣、美國申請專利,預計1年後,可量產並授權業者開發飲料、餅乾、膠囊、錠劑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