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貸款激增三成風險高 香港銀行加強審查
【大紀元2014年07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道)香港銀行業對大陸的大規模放貸令香港面臨大陸債務陷阱。過去一年,香港銀行業對大陸貸款激增三成至2.3萬億港元,這佔銀行總資產的二成貸款,因為中國大陸不斷爆發的債務違約風波,令香港銀行業響起警號。香港銀行業迅速加強了對大陸違約貸款的風險評估。
就在上月,青島港(06198)騙貸案持續發酵,涉及多達18家金融機構,已向法院作出起訴的涉案金額達52億元人民幣。不僅大陸銀行中招,連香港多家外資銀行也捲入騙貸風波。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隨著季績公佈期臨近,捲入青島港事件的外資銀行發現相關風險涉及金額合共逾5億美元。
渣打(02888)行政總裁冼博多(Peter Sands)上週披露,該行對以青島港銅作抵押品的貸款涉資達2.5億美元。至於其它受牽連的外資銀行還包括荷蘭銀行、法巴、Natixis、標準銀行、花旗等。
而且更加可怕的是,捲入事件的外資銀行現時無法進入青島港,以及無法進入懷疑捲入類似事件的蓬萊港倉庫實地調查。因此難以估計其發放的相關貸款有多少面臨違約風險。
外資行停批金屬礦產貸款
「青島港事件後,香港部份銀行已即刻調整貸款策略,目前停止新批給金屬礦產類的貸款。」一位外資行高管向《大紀元》記者披露。
雖然他指青島港騙貸案對外資銀行影響面不算大,不過今年以來上海超日債、浙江興業、山西海鑫鋼鐵等亦先後爆出債約違約風波後,他預料,外資行對大陸企業的貸款審批勢必更加嚴格。
「對於大陸民企批貸款審查更加嚴格,擔憂民企借貸後重複抵押,或者炒房地產等而出現爛賬問題。相對而言,央企的審批仍然較鬆。」該外資行高管補充。
對於大陸企業熱衷赴港貸款,他就指一方面因為大陸收緊信貸,另外一方面有利大陸企業海外融資,加上香港利息較低也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大陸人民幣貸款三年期利率達到6~7%,香港4%也可以貸到,當然願意在香港貸款。」
雖然中國實行外匯管制,境外要匯款回國受到很多限制,不過該高管稱,很多大陸企業都拼命向外走,錢就留在海外運作。
法巴亞太區股票投資主管鄺樂天則向《大紀元》表示,過去近一年,由於大陸先後出現債約風波,各銀行開始收緊對大陸企業的貸款。「銀行都比較擔心大陸貸款的質素,未來兩三年都會做風險評估,比如限制貸款額或者貸款期限,儘量縮短一些時限,或者嚴選客戶批貸。」
若壞賬中資行影響更大
不過鄺樂天認為,大行受影響相對有限,如恆生、匯豐等,借款給大陸企業都比較審慎。比如恆生透過興業銀行攻大陸市場,受到衝擊較少。但某些中型銀行在爭取大陸企業貸款方面更加進取,相對而言,受到的影響更大。
路透新聞社援引分析師的話表示,東亞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對中國信貸比例最大,分別佔其貸款規模的46%和27%。後者還是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的所有人民幣相關交易清算行。
至於今次青島港騙貸案的調查重點——德誠礦業的貸款約45億美元,其中大部份亦由中資銀行發放。《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一旦那些被重覆抵押的商品之貸款成為壞賬,中資銀行所受的打擊將比外資銀行大得多。但截至目前,還沒有中資銀行單獨披露涉事金額。
港貸款大陸激增3成釀風險
國際清算銀行(BIS)6月29日在年度報告中發出警告,中國顯示出爆發銀行業危機的可能性。
目前中共央行對中國金融系統的控制逐漸失靈,中國大陸資本不斷外流,同時外部債務爆炸式增長。中共外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外部債務存量共計8,632億美元,佔GDP比例9.3%。當中,香港銀行業對大陸的大規模放貸使香港也面臨大陸債務陷阱。
穆迪(Moody’s)近日警告,香港銀行業對大陸實體貸款擴張速度過快,存在風險。穆迪稱,2013年香港對大陸貸款增長29%,達到2.3萬億港元,佔當地銀行總資產20%。
另外,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計算得出,香港對大陸的金融敞口已經達到7,980億美元,而亞太地區其它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對大陸的金融敞口總規模才4,000億美元。
較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提醒香港與中國內地在經濟及金融方面日漸融合,在帶來很多的業務擴展機會的同時,產生重要的跨境風險,尤其在內地出現重大金融衝擊或經濟放緩的情況下。
「我們密切留意香港銀行貸款給國內企業,以及和房地產相關的融資活動的潛在風險。」瑞信私人銀行部亞太區研究主管兼董事總經理范卓雲7日在簡報會上表示。
范卓雲稱,中國企業貸款需求上升,導致過往幾年香港貸款給大陸的額度大幅度上升,對香港銀行業的風險顯而易見。「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持續,加上部份行業,如房地產風險較高,預料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陸續出現無法還款或者債務違約事件。」她補充道。
金管局加強監管大陸貸款
香港銀行業對內地貸款擴張速度較預期快,已經引起香港金管局的擔憂。香港金管局最近通令69家貸款激增的銀行須提高長期資金來源,如零售存款等。規則實施,較國際標準要求期限提早4年。
此外,金管局亦要求銀行提前於3月底(原為6月底)提交穩定資金比率,並計劃自7月起按計劃實行每月報備。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上週亦重申,因應過去幾年的信貸增長,金管局加強了對銀行信貸和流動資金風險管理的監管力度,確保銀行繼續維持其信貸批核標準和審慎地管理流動性風險。
監管措施包括:針對銀行的信貸批核標準進行定期及專題現場審查;定期進行壓力測試,以確保銀行能夠抵禦信貸環境變壞帶來的衝擊;去年底推出穩定資金要求,以確保銀行的貸款增長有充足的長期資金作為支持,在未來資金流動可能轉差時仍能持續業務運作。
(責任編輯:何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