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劉柏川 談「美籍華裔」的美國夢

人氣 145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7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玉美國華盛頓DC報導)7月24日,華裔作家劉柏川(Eric Liu)在美國華府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攜新作「中國人的機會:一個家庭的旅程和華裔美國人的夢(A China Man’s Chance: One Family’s Journey and the Chinese American Dream)」與讀者見面。劉柏川在書中以講述自己家庭的移民故事為切入點,展開了對華裔移民普遍問題的探討。成為一名美國公民意味著甚麼?作為華裔,美國夢又代表甚麼?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給美籍華裔貼上「模範少數族裔」的標籤,「身份」和「國籍」究竟象徵了甚麼?

劉柏川在這本新書談論了三個主要話題。第一,中國的經濟發展讓一些美國人看到了機遇,而一些人感到了威脅,這些不同的觀點又會如何影響他們對華裔美國人的看法。在如今這個時代背景之下,華裔美國人的身份意味著甚麼。

第二,不論中國的GDP增長多快,美國只要能保持她對移民者的開放和接納,她就是無可取代的。簡而言之,在美國能產生出華裔的美國人。但是在中國,並不會在真正意義上產生出美裔的中國人。中國擅長的是「同化」,而「多元化」則是美國的優勢所在。

第三,解讀中國的語言、價值觀和社會準則的特點。

在新書討論會上,劉柏川談到:「我相信華裔的美國人有潛力去把中美兩種不同文化的最精華的部份融會貫通,比如林瓔(Maya Lin)、駱家輝(Gary Locke)、蔡美兒 (Amy Chua)和謝家華(Tony Hsieh)。而如何發現並運用這種潛力則取決於美國。」

談起華裔美國夢與美國夢、中國夢的區別,劉柏川說:「華裔的美國夢也是美國夢的一種,但其更側重於對美國文化的重塑,而不只是物質上的成功。雖然現在中國在談論和諧與繁榮的『中國夢』,但是它的社會彈性和適應性有可能仍不及美國。若要驗證這種可能性,我們可以問問華裔美國人是否覺得在美國的發展機會比在中國更多。」

劉柏川(Eric Liu)於1968年出生在紐約州波基普西市,現居西雅圖,畢業於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法學院,曾擔任總統克林頓的演講撰稿人、總統內政副顧問。作品包括《偶然生為亞裔人(The Accidental Asian)》和《下一代:年輕美國作家論新一代(Next: Young American Writers on the New Generation)》等。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田長霖病逝
美國婦女延遲生育 美籍華裔更是晚生
『南京大屠殺』作者﹑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來費城演講
傳美籍華裔女商人將出任北韓新義州特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