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物】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
【大紀元2014年07月27日訊】共工氏怒撞不周山導致洪水襲擊華夏大地時,一些百姓逃到地勢較高的崑崙山才得以生存下來。在神祇女媧的幫助下,天地重新周正。人們繼續繁衍生息,一些部落開始慢慢向東發展。當時最為強大的部落是神農氏的部落,主要活動範圍在古崑崙山脈或支脈一帶,大概在今天甘肅和陝西的交界處。因此,其它各個部落都尊奉神農氏為天下共主,尊其為炎帝,並向其朝貢。因為實力強大,炎帝部落開始向東發展,勢力範圍達到了今天河北太行山一帶。
相傳在西北和古崑崙山一帶生活的另外一個逐漸強大的部落是有熊氏的部落。有熊氏,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他一生下來,形象就同常人不一樣。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以後見聞廣博,對事物有著清晰的判斷力。軒轅後被推選為部族首領,稱為軒轅帝(後被稱為「黃帝」)。軒轅帝採用以德服人的政策,使族眾非常信任他。在他的率領下,其部族逐漸走向了強大。其族群由最初居住的古崑崙山系黃河上游流域一帶,漸漸向東發展至今天的河南一帶。
當時,其他部族之間互相攻戰,殘害百姓,而逐漸衰落的炎帝部落卻沒有力量去征討他們。於是軒轅帝開始習兵練武,去征討那些部族,同時採用以德服人的政策,各部族相繼都來歸附。
這時炎帝也想進攻其他部落,從而導致其他部落相繼來歸從軒轅帝,炎帝非常不滿。後來軒轅帝與炎帝在阪泉(今河北)的郊野交戰。三次戰爭中雙方還動用了水、火等手段,軒轅帝最終征服了炎帝,取得了勝利。但重視德行的軒轅帝沒有屠殺炎帝部落,而是與其結成了同盟。
涿鹿之戰
當時生活在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的九黎族的首領蚩尤最為凶暴,沒有人能去征討他。不久,蚩尤率部族北上,為與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展開了一場大戰,炎帝戰敗,便向軒轅帝求救。軒轅帝親自統帥二個部落的族人與蚩尤在涿鹿之野決戰。
「涿鹿大戰」是中國上古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而關於這一重大事件中的另一人物蚩尤,根據有關的文獻記載,其形象是暴君和亂賊,是相當醜惡的。不過,根據《龍魚河圖》的記載,蚩尤是一個有著神力的神的形象,非常厲害,所以軒轅帝也打不過他,只好去祈求神的幫助。在九天玄女的幫助下,黃帝取得了勝利。
軒轅帝大敗蚩尤,並殺死了蚩尤後,中原各部落皆尊軒轅帝為天下共主,即天子,取代了炎帝。《史記•五帝本紀》稱,軒轅帝做天子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徵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天子的意義就是上天的愛子,乘天命行天道於人世。所以實際上,黃帝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統一了華夏族的帝王。而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自承為「黃帝后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德化天下
黃帝成為天下共主後,逐漸平定了天下。他在涿鹿山的山腳下建起了都城。黃帝接著又設立百官,制定典章,舉薦賢能,封禪祭天,大治天下。黃帝所封官職都用雲來命名,軍隊號稱雲師。他設了左右大監,由他們督察各部落。他還常常祭祀鬼神山川,次數為自古以來最多。他還任用風後等賢臣治理民眾。此外,黃帝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推測陰陽的變化,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亡的原因,按照季節播種百谷草木,馴養鳥獸蠶蟲,有節度的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種財物。
此外,黃帝還命臣民建屋室、種五穀、做衣裳、造舟車。在黃帝時代,文字、醫學、算數、曆法、樂器、陶器、蠶桑等各種發明相繼出現。相傳指南車就是黃帝發明的。因此,後世認為中華文明奠基於黃帝時代。
相傳黃帝身邊的一個叫倉頡的史官造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字,取代了伏羲時期的文字符號。在曆法上,黃帝用上天賜予的寶鼎,觀測太陽的運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草推算曆法,預知節氣日辰。黃帝時代還發明了記日法,以記錄日子的變化。傳說中國數學的創始者也是黃帝,最早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工具都是在黃帝時代發明的。例如漢代的一本數學著作《數術記遺》中說,是黃帝發明了數的記法和用法。也有的書中說,最早的算數是黃帝時代一個叫隸首的人發明的。
黃帝的正妃是西陵國的女兒嫘祖。嫘祖發明了養蠶,並教給人們如何利用絲繭編織衣服。
由於黃帝的賢德,萬國安定,老百姓生活富足。史籍上說,黃帝在位的一百年中,中國沒有盜竊現象,人們謙讓和睦,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甚至虎豹不傷人,鳥獸蟲蛾都受他的教化影響,是個「道行天下,人間天堂」的盛世典範,因此後世尊稱軒轅黃帝為人文始祖。
得道圓滿回歸
關於黃帝,還有著許多關於他求道的傳說。司馬遷在《史記》上說黃帝獲寶鼎與神策,治世「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形容黃帝懂的順天而治,知陰陽、生死變化之理,行道天下,是個修煉得道之人。相傳他曾去向當時的神仙廣成子問道,在得法悟道後,治理國事的同時還靜心修煉。後來,黃帝在橋山山下,鑄造了一個大鼎。當鑄成那一瞬間,天忽然開了,降下一條黃龍迎接他。黃帝與隨身的近臣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黃龍,白日昇天,圓滿功成。福分不足的群臣來的太遲,只能抓住龍鬚,結果龍鬚脫落,他們也掉下來了。這時候,萬民百姓親眼看到了這神聖壯觀的一幕!那些沒跟上的臣子與百姓,感恩懷念之餘,把黃帝留下來的衣服,埋葬在橋山山下,即今天陝西黃陵縣的黃帝衣冠塚。
(責任編輯: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