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指標下滑曝中國經濟企穩是假相
【大紀元2014年07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昨天(24日)大陸官方消息,中國7月匯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52,超出預期,加上第二季度GDP為7.5%,似乎給市場一種中國經濟企穩的感覺。陸媒通過分析中國經濟運行關鍵指標的變動,例如,整體用電量及鐵路貨運量下滑,發現事實遠非如此,從而揭開了中國經濟企穩的假相。
大陸刺激政策下的經濟擴張
7月24日大陸官方消息,中國7月匯豐製造業PMI初值52 超預期,為18個月高位,前值50.7,預測值51。
對此,《美國之音》報導認為,這是大陸政府出台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的結果,顯示中國經濟的擴張。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是概括整體製造業狀況、就業及物價表現的經濟指標,低於50表示經濟收縮,高於50預示經濟擴張。
然而,《美國之音》對這種擴張勢頭的可延續性表示了懷疑。
瑞銀汪濤:第四季度面臨下行壓力
陸媒《財新網》7月24日報導,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中國對外出口的增加、經濟刺激的加碼和寬鬆貨幣信貸條件,是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的因素。
汪濤表示,房地產市場的疲軟仍然是拖累經濟下滑的重要因素,隨著其負面影響的凸顯,諸多工業部門的生產活動將受到抑制,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會放緩至7%。
經濟好轉是幻覺
陸媒《華爾街見聞》7月25日報導,中國二季度GDP增速達到7.5%,似乎給市場一種經濟已經企穩的感覺。24日公佈的7月匯豐製造業PMI初值,則加強了這種感覺。
但是,如果從大類數據下的關鍵指標來分析,會發現事實遠非如此。
首先,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開支同比大增16.4%,其基礎稅收收入(不包含土地出讓金)卻下滑了約4%。
其次,信貸和債務在加速累積。截至6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4.7%,與去年8月創紀錄的最高增速持平;6月份的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97萬億元,是3月以來最高的月度數據,同比高出接近一倍。
第三,影子銀行「抬頭」。截至6月底,狹義貨幣(M1,指流通於銀行體系外的現金加上銀行的活期存款)增速為歷史第二高,其中影子銀行同比增幅達到32%。
第四,據渣打銀行報告,中國總債務與GDP之比在6月底飆升至251%,遠高於2008年底的147%。
報導認為,這些數據表明在經濟刺激方案出台後,中國對債務的依賴有增無減,並有加速依賴的跡象。渣打數據顯示,中國總債務/GDP之比在過去6個月就從去年底的234%攀升了17個百分點,去年全年也只攀升了大約20個百分點。
整體用電量和鐵路貨運下滑
陸媒報導稱,以季化年率(根據GDP在一季度內發生的經濟變化的數據計算出的一個變化率)來算,中國的GDP在第二季度從6.1%提高到8.2%,但整體用電量則從5.4%下滑到5.2%。
中國工業增加值年化增速從8.6%提高到9.2%,但工業用電量增速卻從5.3%放緩到4.9%。鐵路貨運量持續下滑,5月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同比降3.07%。
中共總理李克強曾表示,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 比GDP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
陸媒報導稱,6月底以來國信宏觀高頻擴散指數頻頻下滑,主要工業品價格持續下降,發電量和耗煤量同比表現都相對疲軟。此外,6月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環比下降的城市數目和下降幅度均有所擴大,資金鏈緊張以及預期回落將持續打擊投資意願,三季度房地產投資存在進一步下滑風險。
種種跡象顯示,三季度經濟仍然存在回落風險,大規模投資效應不可持續。
名詞解釋:
國信宏觀高頻擴散指數,是由國信證券研究所創建,由廢鋼價格、無氧銅絲利潤、南華工業品指數、環渤海動力煤價格、6大發電集團日均煤耗量和水泥價格六個指標構成,可以高頻跟蹤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指標,進而預測經濟的趨勢性拐點。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