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性高潔 胸懷灑落——理學大師周敦頤
周敦頤是宋朝的理學鼻祖,宋朝著名文學家黃庭堅稱讚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廉於取名而銳於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民,菲於奉身而燕及煢嫠,陋於希世而尚友千古。」
周敦頤14歲時,隨母親從營道到京師開封,投靠舅父龍圖閣學士鄭向,在舅父的撫育下成長。24歲時,被朝廷任命為洪州分寧縣主簿。
該縣有一件久不能決的疑案,周敦頤到任後,一訊立辨。縣裡的人都驚歎地說:「老吏不如也。」不久之後,他被推薦為南安軍司理參軍。當時有一個囚犯,法不當死,但是嚴酷強悍的轉運使王逵卻要從重治罪,大家都不敢跟他建議,只有敦頤與王逵激辯,王逵不聽,敦頤就打算棄官而去,他說:「這樣還能當官嗎?以殺人來討好上級,我是不會做的。」這時王逵也領悟到自己的不是,便放棄原來的堅持,那個囚犯得免一死。
29歲時,他調任郴州郴縣(今湖南郴縣)縣令,33歲改任桂州桂陽(今湖南桂陽)縣令,都有很好治績。郡守李初平非常器重他,跟他說:「我想讀書,你看何如?」敦頤說:「你年紀太大,現在要學來不及了,讓我來替你謀劃吧!」兩年下來果然卓有成效。當他37歲調到洪州南昌縣(今江西南昌)時,南昌人都高興地說:「他就是當年那位能判定分寧縣懸案的主簿,我們不再擔心有冤無處申訴了。」
51歲,周敦頤被拔擢擔任廣南西路刑獄,到任後以洗去沉冤、澤化萬物為己任。他到處巡察,不憚勞苦,雖然遍地瘴癘,路途險遠,他還是一件一件的查看案卷內容,再三斟酌量刑輕重,務求公正、公平、不枉、不縱。次年因積勞成疾請求調任南康軍。
南康軍屬江南東道,轄有星子、都昌、建昌三縣,周敦頤到任後,就住在廬山腳下的星子縣(在此之前的北宋嘉佑年間,周敦頤曾在廬山蓮花峰下居住),廬山自古以來盛產蓮花,尤其是白蓮最出名。生性喜愛蓮花的他就在城東辟池種蓮,每當盛開時就會前去觀賞,並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周敦頤詩云:「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他雖然身任要職,心卻超然世外,全然不改讀書人之本色,還常以仙翁、隱者自許,怡情山水丘壑。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