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近日論文審查造假事件,牽扯出掛名作者的問題,導致教育部長蔣偉寧因此中箭落馬而辭官。學界認為,這是長期獨尊SSCI、SCI論文發表,獲取升等、研究補助經費,加上偏頗的教育評鑑制度設計,導致學界忽視學術倫理,以及個人操守出了問題所導致。
多位學者17日召開「為新部長開藥方:如何端正學術風氣」記者會,檢討大學不注重教學,教授被迫不問世事的長年窩在研究室裡,成為論文生產機器,甚至浮濫掛名等歪風從何而來。
倫理道德遭忽略 台大教授:教改是禍根
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劉廣定認為,學術倫理、個人道德操守在近幾十年被忽略,他指出20年來的「教改」即是禍根。因為傳統中小學教育皆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行,從教改開始後,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有關道德實踐部分,刪減到只占多項領域裡的一小部分。
去年教育部公布的人才培育白皮書,只強調如何積極育才、攬才,卻隻字未提學術倫理、道德操守的觀念。他認為,這都是造成當前社會道德淪喪,學術亂象的主因,盼新任教育部長切莫忽視德育。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光國表示,整個台灣學界一起拚命在製造論文,學術界製造垃圾論文、訓練跟屁蟲,製造出一大堆輕、薄、短小的論文,卻一堆人掛名。
這種弊端長久下來,台灣學者已經不知該怎麼評審自己的論文,只好倚靠國外期刊,部分學者就依靠權力,讓底下的研究生、年輕學者製造大量論文,然後到處掛名,這就是陳震遠案發生的原因。
他提到,現在很多資本家,為了因應這些教授論文需要,而不斷設立審查出版公司,黃光國甚至比喻,現在許多教授寫論文根本就是在「畫符仔」完全寫一些大家看不懂的理論,卻不敢跟人就研究來辯論。
東吳大學物理系名譽教授劉源俊則形容,現在是「教授要名、要錢、不要臉,學生看臉、看勢、不看書」,迷思排名,只看表面,媒體也大肆報導,成為敗壞的學術風氣,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
學者盼檢討「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政大教育學系周祝瑛表示,新任教育部長應澈底檢討,這種走捷徑的高教世界百大政策,並點名「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究竟對台灣學術界造成何正負面影響。更要重新思考大學評鑑的結果,是否應該要作為經費補助的依據,產生多少後遺症。
科技部現在開始檢討掛名制度,用各種指標防止過度掛名,這些都只是治標,未看到政策、結構問題。盼新部長應能檢討當前走捷徑的政策、修改大學評鑑做法、正視多元評鑑指標,且全面檢討各大學校內各式升等與獎勵辦法。◇
(責任編輯: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