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經濟

信託為10萬億地方項目輸血 債務風險凸顯

【大紀元2014年07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為經濟「穩增長」,大陸各地政府推出10萬億投資計劃,如此規模的投資,資金來源成為問題。在銀行信貸收緊,地方政府土地收入減少的情況下,這些項目開始尋求銀行表外的信託產品來輸血,並由地方財政提供「兜底」,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凸顯。

地方政府拋出10萬億投資計劃

陸媒《中國企業報》7月15日報導,4月以來,大陸地方政府為「穩增長」爭先出台刺激政策。截至目前,廣東、海南、天津、河北、黑龍江、貴州等省市已先後推出大規模的投資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地方投資項目規模已經累計逾10萬億元,其資金來源受到媒體關注。

地方投資項目資金來源問題待解

陸媒報導,除棚戶區改造項目可以獲得大陸中央政府資金支持外,地方政府推出的其他項目的資金來源仍待解。由於財政收入增速回落明顯,一些地方已經出現運轉困難的狀況。

湖南某縣政府一位融資平台內部人士劉槐平表示,由於房地產市場蕭條,賣地規模下降,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財政的路子越來越窄,當地銀行已收緊了對地方政府平台的信貸規模。

同時,「自發自還」地方債似乎也難解地方政府資金之渴。以廣東省為例,此次廣東省的發債額度為148億元,規模居10個試點省份中的第二位。然而,這與4月9日廣東省發改委公佈的2014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3.67萬億的資金需求顯然無法匹配。

信託「暗地」輸血 地方債務風險凸顯

陸媒記者發現,在表內信貸普遍收緊的背景下,一些銀行通過表外理財和部份同業業務暗地輸血地方投資項目。

某縣融資平台內部人士透露,由於土地收入減少,地方政府資金缺口很大,而這幾年又是還債高峰期,與地方融資平台對接的銀行都暗示使用信託產品的融資項目。儘管信託產品成本較高,但不受政策面約束,資金到位迅速。

據相關人士透露,為信託項目背後提供支撐的,仍然來自地方財政的「潛在兜底」。

對於地方財政「兜底」的做法,2012年年底,大陸財政部等四部委曾聯合發佈「463號文」,對融資平台因承擔公益性項目借道信託融資行為進行限制,並強調各級政府不得出具擔保函、承諾函、安慰函等擔保協議。

對此,一家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劉子越表示,地方政府有各種方法變通,比如用「安排函」「說明函」等代替「承諾函」這個名字,實質還是一樣。

劉子越透露,地方土地財政依賴嚴重,如果不能如期還債,會出現流動性漏洞,影響整個融資平台的資金鏈條,地方政府將面臨債務風險。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