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大橋鋼骨成藝術品 台藝大賦予新生命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師生一行16人,在系主任宋璽德帶領下,暑假期間駐地西螺,在短短的17天裡,利用去年西螺大橋汰換之舊鋼骨為材料,融合西螺主題意象進行鋼鐵雕塑創作,以農會舊倉庫為工作創作地,不畏酷熱的天氣、惡裂的環境、面對厚重又巨大的舊鋼骨,將大農倉變成一個藝術創作工廠,完全靠人力,揮灑汗水完成二項巨大作品,11日舉行成果發表會。

兩件作品分別表達不同的創作理念,作品之一的「陽光波浪」,是由15根由短到長、有規律的螺旋幾何抽象作品,外表塗上帶有活力與朝氣的黃色,創作學生希望走入雕塑公園的觀眾,欣賞之後,都能帶著朝氣與活力走出公園,走向更明亮的未來。

作品「陽光波浪」創作學生與系主任宋璽德(右一)鎮長蕭澤梧(左一)螺陽基金會董事張億載(左二)合影。(廖素貞/大紀元)

而另一作品「不一樣的風景」由五個大小不一窗型作品組成,乍看像個方型的時光隧道,創作靈感,源自於學生親身騎車過西螺大橋的體悟,將西螺的風景及人文情感轉化到創作中,用另一種雜揉過的新風景,留在西螺的土地上,而基座上的手代表西螺人攜手守護著西螺大橋及這塊土地。

在倉庫裡一具具厚重的舊鋼骨,如何變成一件藝術品?學生表示,他們必須用高溫2000度的氧乙炔進行切割後焊接、拋磨、上漆。除了熱以外,空氣中的鐵屑、粉塵是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因此必須全副武裝,否則很容易被燙傷、被空氣污染。在通風不良、光線不足,天氣又熱,面對厚重的鋼骨,一切靠人力的環境下,很難想像這群天之驕子,竟能吃這樣的苦!連參與的女學生也不例外。

發動了二部吊車,從倉庫裡搬運作品的過程。(廖素貞/大紀元)

為了今天的成果展,昨天發動了二部吊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作品從倉庫現場載運到公園安置,到晚上將近11時才安置完成。系主任宋璽德表示,從這二件作品中,學生成長很多,在技藝上比去年更成熟,也學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團隊默契與價值觀,過程雖然辛苦,但相信50年後當他們帶著妻子兒女來這裡時,那種感覺一定很不一樣。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