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今年初,成立七年的華埠工作組和普瑞特社區發展中心(Pratt Center)聯合對唐人街的未來提出的發展規劃,目標是在充分照顧中低收入者和小商家的利益、以及確切保護唐人街歷史和文化的前提下,發展唐人街經濟。能否獲得小區的認同,目前爭議很大。
其中,在沒有事先通知業主的情況下,中華公所下屬的13座僑團物業被列入受限制發展的「準文物」,最讓僑界吃驚。這13座僑團物業包括:大鵬同鄉會、黃氏宗 親會、崇山會館、東安公所、伍胥山公所、勿街16號中華公所樓業、洪門致公堂、李氏總分所、美東聯成公所、安良工商總會、中華公所、陳穎川堂及協勝公會。
「(評上文物)萬一維修起來,材料質地、裝飾色彩樣樣都要請示批準,像孫悟空的緊箍咒… 」李氏總分所的元老李可喬搖著頭說,(被評上文物)得到的少,失去的多,沒有房東樂意。
開發商垂涎唐人街 唐人苦守老城
唐人街是曼哈頓僅存的未被開發的黃金地段,讓開發商看到巨大的商機,李可喬說:「外國的發展商整天主動找過來,他計劃成百億資本收購,收購足夠了就re-zoning(改區),但問題是他很難打入,唐人街的地主不像外國人,唐人個個不想動,只想保持現狀。」
位于百老匯街的糧泰大廈今年3月被猶太人以2020萬美元高價競標成功,比政府的估價1700萬高出近二成。李可喬說,「外國人很長遠打算,就像在布碌崙收購爛樓,本來區域規劃只能加建一、兩層的,無利可圖,未成熟前他不改(按兵不動),等整個區他收購到七七八八,他就有辦法申請把整個區的規劃標準(zoning)改了,然后怎么建都可以。」
唐人街的宗親會、公所等大都是先僑集資購買,有規章制度上對祖產的有效保護,所以這些公所的物業不會賣。李可喬說,發展商想從私人物業主手上買也很難,「對于錢的看法,很多人認為自己夠用就可以了,以前幾十萬買的樓,現在上千萬,不是幾百萬給政府納稅?1/3給了政府,他不如不動。」
「唐人街如果個個會所都站的穩,(發展商)都很難改變。」李可喬說。
盡管如此,中華公所下屬傳統僑團縱使有100棟物業,也只分布在勿街、宰也街、披露街等核心幾條街道上,方圓4平方公里、占地45個街區的唐人街是否像美國其他城市的唐人街那樣萎縮,甚至慢慢消失?
做出華人特色 唐人街還有機會
李可喬認為,關鍵還看唐人街的商業能否保持,「看小店生意能否做的住,有租交,如果沒有生意,間間鋪位租不出去,房東沒有收入,這邊欠錢,那邊大筆錢收購,那就有可能。」
唐人街的老住客、社會工作者伍寶玲,每天喜歡坐在小店中喝茶,觀察來來往往的人,有47年的歷史了,她說:「現在華埠的餐館也在減少,因為衛生局嚴格,物價 高漲,工人薪水提高,所以老板沒辦法維持。現在唯有禮品店,但現在的游客個個都要高格的消費,他這么貴過來,是否會去99毛店買紀念品呢?他寧愿到名廠買首飾和名牌,所以旅游的質素不同,因人、地、時而異,都在變化,唐人街也應引進有特色的。」
她又說:「為何第五大道租金比華埠貴,人家吃得消,華埠芝麻綠豆吃不消?第五大道消費強,有生意就有租交,形象很重要,不是以便宜吸引人,它靠特色。」
「本地的禮物店便宜,但人家覺得沒有紀念價值,吃飯便宜,但是服務不夠,最主要坐的舒服、干凈,空氣要好,空氣不好,留不住人。」
在李可喬看來,旁邊的蘇豪區(SOHO)是很好的樣板,「如果華人做出有特色的東西,自己弄品牌,像SOHO一樣有自己突出的設計,就不需要大型商場,那唐人街還有機會。」
社區出路:向香港學?
上周華埠工作組的土改(重新劃區)小組會上,討論通過轉讓「華埠歷史保護區」可加建的樓層高度到周邊地區的措施,資助保護區內的樓業,以激勵房東參與土改(重新劃區)計劃。
但代表眾多業主利益的地稅納稅人聯盟(PTP)代表認為資助計劃聽著好聽,卻是畫餅充饑,并不可行,因此堅持不要對華埠進行任何土改變動、不對樓高進行設限、不要對樓宇的使用進行限制。 持相反意見的一方則表示,華埠工作組「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土改,才能保留平價屋,留下華埠的原住客。」
唐人街走過了170多年的歷史,是曼哈頓少數保留濃郁族裔特色的街區,不能就這樣讓唐人街輕而易舉的消失,這似乎是各方的共識,但是如何為唐人街尋找出路,不同機構不同社會背景不同的利益,華埠居民們的主張不盡相同。
華策會行政總監陳授權說,出路要走多元化發展,起樓是方向,但是要平衡,「這里寸金寸土,唯一就是發展密集一些,拉上補下,就象香港幾百萬人口,這么小的地方,想辦法發展,發展時窮人還在的,但就是社區怎么幫助他們共處、拉均勻,這就是服務問題,用智慧平衡。」
(責任編輯: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