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一些賢明剛正的君主,他們對我國歷史的發展,起過十分珍貴卓越的積極作用。清初的康熙帝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歷史人物。他在位六十年中,平定了三藩割據勢力的叛亂,擊敗了沙俄侵略者,消滅了噶爾丹叛國集團,維護了國土的統一,安定了社會秩序,他是一個有為的皇帝。
康熙帝,姓愛新覺羅,名玄燁(1654一1722年),滿族人,西元1661年,他的父親順治帝福臨去世,帝位由他繼承,第二年改年號為康熙。那一年,他才八歲。
康熙帝繼位的時候,面臨著社會經濟凋敝的複雜形勢。由於長期的戰爭,致使人口減少,土地荒蕪,大批人民流離失所。朝廷裡大臣鰲拜,專擅朝政,獨斷獨行,排除異已,廣樹黨羽,飛揚跋扈,致使滿漢官員間矛盾尖銳。地方上,吳三桂等三個藩王,已發展成為割據勢力。對外,沙王俄國不斷侵略北部邊疆,使民族獨立、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因此,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反對分裂割據,抵禦外來侵略,清除內奸賣國賊,鞏固大清的統一,安定社會秩序,就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
康熙不愧是有遠見卓識的人物。1667年他十四歲親政,1669年他逮捕了鰲拜。接著,他刷新政治,恢復內閣制度,選拔漢人進入中央領導機構,部分限制滿族貴族的特權,進一步加強皇帝的權力。經濟上,下令停止圈地,獎勵墾荒,宣布明朝藩王土地歸現在耕種的人所有,叫做「更名田」。同時興修水利,減免賦稅。展示出振奮有為的氣勢,表現了康熙帝的膽略、魄力和勇氣。
1673年,康熙20歲時,三藩(三個被封為王爵的明朝降將,踞雲貴的平西王吳三桂,踞廣東的定南王尚可喜,踞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叛亂,企圖裂土封疆。康熙帝用了八年時間平定叛亂。1683年又出兵,統一台灣,清政府在那裡設置台灣府,加強了台灣與清朝的聯繫,促進了台灣的開發。
在祖國北邊,早在1643年,沙俄就先後派遣波雅科夫、哈巴羅夫、斯捷潘諾夫等侵略者,越過外興安嶺,入犯我黑龍江流域,西元1650年,強占了雅克薩等地。與此同時,沙俄還派出軍隊,越過貝加爾湖東進,於1652年侵占我尼布楚等地。當地人民正告他們,黑龍江流域人民「臣服中國的皇帝」,向中國皇帝交納賦稅,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侵略者置若罔聞,他們到處殺戮人民,焚燒房屋,肆行搶掠。美麗的黑龍江兩岸,變成了滿目瘡痍的廢墟。
世代居住在黑龍江流域的各族人民,與沙俄侵略者進行了激烈戰爭。1658年,清政府命令寧古塔都統沙爾虎達,堅決反擊沙俄侵略者。清軍把侵略者打得丟盔棄甲,殺死斯捷潘諾夫,致使敵人遠遁數千里。過了兩年,沙王又派兵侵入黑龍江流域,此時,沙爾虎達的兒子巴海,奮起抗擊,打得侵略者屍橫遍野,狼狽逃命。
面對沙俄的不斷入侵,清朝政府一再提出抗議和警告,要求他們撤離中國領土。1675年,康熙帝又向沙俄政府提出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沙俄政府無視清朝政府的要求,狂妄地提出要清朝政府「歸依沙王陛下最高統治之下」,並從西伯利亞各地招募一千名哥薩克兵,前來黑龍江地區增援,還決定在雅克薩建立統領轄區,妄圖把清朝領土併入他們的版圖。康熙帝決定組織自衛反擊戰,嚴懲入侵者。他在軍事上作了充分準備,不斷派出部隊偵察敵情,派中央大臣督造戰船,把得力將領調到東北各地。從1677年起(即對三藩戰爭勝利的第二年),康熙帝每年出巡東北,檢查戰備工作。
康熙帝反抗沙俄侵略者的行動,使邊疆各族人民深受鼓舞,他們紛紛磨刀擦槍,準備配合軍隊同侵略者決一死戰。《松花江放船歌》,就是康熙帝在1682年(康熙二十年)春末夏初出巡吉林時,看見各族百姓齊心齊力反抗入侵者和松花江水師演兵習武的盛況,而寫下的一首優美頌歌。他在歌詞裡描寫了松花江上如詩如畫的景色,抒發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之情,記述了清朝水師船艦,威武雄壯的陣容和戰士們勇猛剛強的鬥志,預言出師必捷,一個統一強大、光明安定的局面,必將到來。
1685年2月,康熙命令都統彭春、郎坦、薩布素等將領,帶領一支由滿、漢、蒙古、達斡爾、鄂溫克等許多民族組成的軍隊,分水陸兩路,進攻侵占雅克薩的沙俄軍隊。6月25日晚,進攻雅克薩城戰鬥打響,清朝軍民勇猛進攻。敵人被迫投降。但是沙俄並沒有放棄其侵略擴張的野心,清軍撤回後,他們又再次侵占了雅克薩城。
1686年7月,康熙帝再次派兵包圍雅克薩城,經過三個月的激戰,沙俄侵略軍僅剩下60多人,不得不放下武器,同意通過談判,解決兩國關係問題。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談判,於當年9月7日,正式簽訂了平等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中俄雙方邊界,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大清的領土。康熙帝組織的自衛反擊戰,捍衛了大清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康熙帝打敗了侵入東北邊疆的沙俄侵略者後,又平定了準噶爾貴族的叛亂。
1677年,新疆地區的噶爾丹,在老沙王的支持和國內一些分裂分子的慫恿下,自稱為可汗,公然向康熙帝提出:「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妄圖與清朝分裂。1690年,即《尼布楚條約》簽訂的第二年,沙俄唆使噶爾丹以追擊漠北蒙古為名,悍然進攻內蒙古,發動了反對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亂。大清的統一和團結,又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康熙帝憤怒指出:只有「搗其巢穴」,「方為萬年之計。」他親自率領大軍,出長城平叛。一些貪生怕死的大臣,害怕要跟隨皇帝出征,便想方設法加以阻攔。康熙帝嚴厲警告這些大臣說:「不奮勇往前,逡巡退後,朕必誅之。」於是堅定地指揮大軍前進。經過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徹底失敗,自殺,餘眾三百人投降。
後來,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又在老沙王煽動下發動叛亂,也被康熙派兵平定。
康熙帝在第二次親征途中,寫下了《瀚海》這首詩,描述他所率領的為維護國土統一的正義之師,不辭征戰辛苦,履踏浮沙,急急趕路的情況。
平定葛爾丹叛亂以後,清政府授給蒙古貴族以各種封號,加強了對阿爾泰山以東的漠北蒙古的管理與撫慰。
康熙為平定分裂勢力的叛亂,抵擋老沙王的侵略,而辛苦了一生。1722年冬,康熙帝因病去世,臨終前,他還叮囑大臣:不要忘記武備,要鞏固國防,時刻警惕外來侵略 ,特別是詭計多端、豺豹狠貪的沙俄!
【錄康熙詩二首】
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
夜來雨過春濤生,
浪水疊錦繡縠明。
彩帆畫鷁隨風輕,
簫韶小奏中流鳴,
蒼巖翠壁兩岸橫。
浮雲耀日何晶晶?
乘流直下蛟龍驚,
連檣接艦屯江城。
貔貅健甲畢銳精,
旌旄映水翻朱纓,
我來問俗非觀兵。
松花江,江水清,
浩浩瀚瀚衝波行,
雲霞萬里開澄泓。
瀚海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積沙流絕塞,落日度連營;
戰伐因聲罪,馳驅為息兵;
敢云黃屋重?辛苦事親征。
(事據《清史》)@*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