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六四研討會 吳仁華談搜106坦克二炮手
【大紀元2014年06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曹鶯飛倫敦採訪報導) 6月3日晚,六四主題「廣場屬於人民」研討會在倫敦大赦國際英國分部人權行動中心舉行,與1989年相關的兩代人(1989年民主運動的參與者和1989年出生的年輕一代),共同回顧八九民運,探討今天紀念八九的必要與緊迫。約百位中外來賓參加了研討會。
吳仁華:歷史不能被抹去,我有責任記錄
積極參與八九民運、親歷戒嚴部隊清場過程的歷史學者吳仁華,在研討會上發言,其專著《天安門三部曲》為六四屠殺真相的研究奠定了里程碑。
他講到,1990年2月,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的他,離開北京,從珠海跳海游泳到澳門,3月到香港後,24年間一直在做研究六四真相的工作。作為六四屠城的親歷者,又在北京大學受過七年「歷史文獻學」的專業訓練,他認為自己有責任把這次事件記錄在案,包括受害者和施害者的記錄。
他強調,1949年中共執政後到1989年的四十年間,中國非正常死亡的人數有幾千萬:「可是我們看不到這些人死亡的記錄,也看不到造成死亡的那些手上沾有鮮血,的責任人的記錄。因為中共歷來所做的就是抹去這些悲慘事件的記錄,所以,這些悲慘事件一次次地重複。」
《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解決了兩個重要問題
吳仁華2007年5月出版的第一本《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完整記錄了從1989年6月3日中午到6月4日中午24小時之內在天安門廣場、西長安街的主要屠殺現場發生的情況:「解決了兩個重要問題,也是中共一直誤導欺騙民眾的,一是天安門廣場沒有殺人,我在書中清楚寫明三位大學生在清場過程中被軍隊殺害。」
「二是中共宣稱是先因民眾暴亂,搶武器,導致鎮壓,我用專業知識,用中共官方表彰戒嚴部隊」先進模範人物」的資料回答了這個問題:「當時戒嚴部隊死了14個軍人,其中6個跟所謂群眾暴力無關,因車禍之類死亡,無一死於6月4日凌晨1點鐘以前,可是戒嚴部隊開槍的時間是在這之前的6月3日晚上10點。說明了戒嚴部隊開槍之後才造成部份群眾以暴抗暴的行動。」
破解19個屠城戒嚴部隊番號
2009年5月,六四20週年之際,吳仁華出版第二本–《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專門記錄20多萬戒嚴部隊的所作所為,因為資料難尋,這本書寫得非常艱難:「像軍隊的代號番號之類都是不會外露的軍事機密,海內外中外學者從來沒有寫過關於戒嚴部隊的著作。」
吳用版本學、目錄學、考據學專業技能,通過各種方式收集零星資料,第一次破解了19個參與屠城的戒嚴部隊的番號,其中包括14個陸軍集團軍、一個空降兵軍、一個北京軍區的炮兵師、兩個北京衛戍區的警衛師等,總共20多萬人的軍隊。
就是他!壓死11個學生的106坦克的二炮手
因為資料很少,他花了無數時間進入退伍軍人、專業軍人的論壇、聊天室、QQ群,追蹤其聊天記錄,尋找線索。他告訴來賓他是如何找到造成六四最悲慘的六部口事件的106坦克的二炮手的。
「一個軍人在聊天中說了一句他是天津警備區第一師的,我就把其列為重點,因為六四事件中最悲慘的一件事,就是6月4日早晨六點鐘,學生隊伍從天安門廣場撤離,經過西長安街新華門附近的六部口時,當時我也在這個隊伍裡,有三輛坦克從背後追壓正在行走的學生隊伍,當時造成11學生死亡,更多學生受傷,很多是殘廢,後來一張照片可以看到一片學生的遺體壓在路邊的自行車上。造成六部口慘案的坦克就是天津警備區坦克第一師。」
吳後來發現此人說參與89年的「平暴」,確定了其是戒嚴部隊的成員,最後確定了其番號是天津警備區第一師第一團第一連第一排106號坦克的二炮手:「當時我淚流滿面,是一種悲憤、也是一種激動、我終於找到了這個坦克的軍人,因為就是這個106號坦克,衝進學生隊伍,當場壓死那麼多學生,所以當年我跟很多學生一路從六部口哭喊著記住這個坦克的編號106,一直哭喊著回到校園!」
「去年6月4日前,我就在推特上公佈了這名軍人現在的工作單位和手機號碼,第一時間就有推友打電話給這個退伍軍人,他當時不知來電何人,所以問他:『你當年是不是XX106坦克的二炮手?』他說:『是』;再問:『你當年是不是到北京參加戒嚴了?』他說:『是』,證實了我當年的推斷結果是正確的,後來很多推友打電話,他就不敢接了。」
這本書記錄了有名有姓有軍銜的戒嚴部隊三千多人的具體資料,從集團軍的主要官員到士兵。今年五月吳仁華出版了第三本專著《六四事件全程實錄》,記錄了天安門事件從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去世,學運爆發,到6月30日,每天發生的重大事情。
永遠記住,為了人類的正義和自由
研討會還包括年輕一代演講人,生於1989年的王天安,她13歲時,父親王炳章因從事民運而被中共當局判處終身監禁。年紀輕輕的她,就走上營救父親之路。
當年英國駐京記者梅兆讚也講述了目睹很多民眾被射殺的可怕經歷。
研討會上,很多觀眾提問互動,主持研討會的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學的副教授Dibyesh Anand指出,現在像英美政府,試圖忘卻六四,與中共做生意,而我們的責任就是永不忘記,永遠記住。根本的焦點不是民主的制度,而是為了人類的正義和自由。
責任編輯: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