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行善做好人 黃榮墩果菜路
【大紀元6月29日報導】創新台灣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蔡沛琪台北29日電)「好人幫幫好人!」從臨時孫子、好人菜攤到蒜頭銀行,好人幫負責人黃榮墩從農場到餐桌掀起溫柔堅定的好人運動,以快樂創意公益重塑農民與消費者的甜美關係。
柳丁、高麗菜、香蕉、蒜頭,台灣蔬果物美質佳,然而只要一遇上好年冬滿坑滿谷大豐收,總是重演產量越高、價格越低的殘酷宿命,加上盤商、菜蟲層層剝削,消費者樂得撿便宜,老農垂淚感嘆「忙整冬無採工」,穀賤傷農在以農立國的台灣屢見不鮮。
苦主輪到蒜農,今年蒜頭價格直落逼近崩盤,在3月甚至一度傳出雲林蒜頭產地批發價每台斤跌破新台幣10元,創下5年來新低,讓每年種蒜耗費8個月光陰才能收成的蒜農苦哈哈。
面對蒜價崩盤困境,有一群好人選擇出手創造改變。踏進位於立法院附近巷弄裡的好人會館,志工細心搓揉剝除曬乾的蒜頭外皮,留下串串圓錐蒜球,一股蒜頭清香從手心撲鼻而來。「台灣的蒜頭特別香」,黃榮墩挑著蒜瓣,談起蒜頭銀行。
「蒜頭銀行是互助系統」,他號召民眾存款進蒜頭銀行,好人幫用高於目前批發價近10元的價格向南部農民買進蒜頭,農民收款後不必急著拋售,穩定拉抬市場價格;民眾全年分批提貨,還低於市價,如此一來雙方互利互惠。
截至5月中旬,已收到近百名存戶總共存入約10萬元,還有善心愛侶把蒜球當作婚禮小物贈送親友。黃榮墩說,農民寬心度過燃眉之急,收錢後不用馬上出貨,而是可以陸續分批出貨,免於被菜蟲藉機逢低大量收購囤貨抬價,但也不免懷疑「甘有這麼好康?」,等到了解消費者的善念後,農民更加感念。
近年來「從農場到餐桌」(farm-to-table)的風潮席捲全球,可意指鼓吹消費者吃在地的當季食物,可減少食物里程,節能減碳。台灣的在地農業,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
蒜頭銀行遠比想像的更簡單可行,就像黃榮墩發起的好人運動,串聯好人做好事,「臨時孫子」找學生扮演臨時孫子在花蓮火車站,幫忙長者提行李,爆紅引起各地仿效,還成為國家考試題目。「好人菜攤」販賣盛產蔬菜,不見菜販,只見顧客自助挑菜找錢。「搶救高麗菜」,走上台北鬧區街頭賣過剩高麗菜,免費包水餃給街友吃。
有別於傳統公益活動,例如餐會募款、義賣等八股模式,好人幫發揮嶄新創意,讓人快樂行善做公益。
問他怎麼想出這麼多好點子?黃榮墩笑說,其實真的沒有秘訣,他們眼見農民血本無歸,「同情地坐立難安,心裡真的很著急」,和夥伴發想腦力激盪,在餐桌迸出這些俏皮、正面、有趣的點子。
藉由好人運動互助,不僅止於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係,反而更像是朋友和朋友。這是都市幫農村,卻也是農村幫都市,重新找回人和人接觸的溫度與體貼,就像一套社會互助系統。
回首來時路,黃榮墩曾是歷史老師,有感於無力改變僵化的教育體制,轉念成立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推廣鄉土教育,也讓他領悟到「不要認為你做的善行,會帶來任何保證,你必需不斷努力行善,才能保證生活會更好」,後來因緣際會下在台北設立好人會館。
「好人幫不在區別好人、壞人,而是尋找更多好人幫助好人」,黃榮墩說,期待這場好人運動能夠觸發社會上更多好人。過幾天,他還要辦蒜頭餐會,志工會發揮巧思自備各式蒜頭料理,有醃蒜頭、蒜蓉香奶、地瓜葉蒜頭湯、埃及蒜醬…,光是聽到這串菜名,就彷彿讓人聞到泥土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