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北區經貿國是會議 又是「利大於弊」
【大紀元2014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經貿國是會議北區場次22日完成二天議程,不過網路媒體質疑,內容皆落入「利大於弊」的無限迴圈,既是為尋求共識,為何不如按照學運訴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回應,這只是反映與會代表的特性,且發言相對少的人的意見也並非棄之不用,還是可以得到突顯與重視。
北區國是會議由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擔任主持人,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台大校長楊泮池出席。
楊泮池表示,經濟要先拉起來,其他問題才會跟著解決。許勝雄則說,企業代表和氣生財、不碰政治,且台灣在經貿上已逐漸被邊緣化,藉由產業轉型、吸引投資,經濟好轉後也能解決薪資問題。
媒體提問,認為會中大部分發言者多贊成經濟自由化、國際化,但對人權和弱勢族群卻著墨甚少,以兩天的經貿國是會議,起因就是因為學運後社會對於兩岸服貿協議,政府一味開放、利大於弊的說法產生質疑,會議討論中又聽到不斷要求開放的聲音,如果又重回這種大拜拜式的溝通,實在難平外界疑慮。
管中閔說,雖然人權、弱勢等相對較少被提及,但並不是沒有,且對於勞工權益要提升等,仍然是達到共識而被列在共同意見。
針對學運要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管中閔說,學運本來就是因為經貿議題而生,所以先開經貿國是會議尋求溝通與共識,若是成功,政府之後也可能召開其他會議解決政治問題。
(責任編輯:芸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