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2日報導】創新台灣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金門22日電)金門縣傳承三代「砲彈鋼刀」製造商金合利公司,透過創新手法,打造出「台灣精品」,傳承戰地文化的製刀工藝,並躋身菁英產品行列。
民國47年8月23日發生的八二三砲戰,以及台美斷交前對岸的砲擊,這段時間是金門軍民難以磨滅的記憶,當時金門約落下100多萬發砲彈,卻也造就獨有的「砲彈鋼刀」。
長期製作「砲彈鋼刀」的金合利公司總監吳增棟回憶說,民國70年代,準備退役的阿兵哥拿出花圃的砲彈殼到店內打造鋼刀,第一天只有一顆,可能是消息傳開,第二天後就有很多阿兵哥拿著砲彈殼要求打鋼刀,即使排隊也要等。鋼刀還打造日期,當作退伍紀念。
吳厝「打鐵師」起家的金合利公司,想要突破傳統「打鐵鋪」的格局,接受經濟部與金門縣政府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輔導,花費1年時間規劃設計新的logo、招牌及包裝。經媒體報導及客戶口耳相傳,金合利公司「砲彈鋼刀」闖出名號,也吸引各國遊客到金合利公司參觀製刀過程,並採購菜刀。
走進金合利公司,映入眼簾的是傳統的打鐵工具,長板凳、鼓風機、鐵帖、削刀刃器等,生鏽的器具述說往日的光榮歷史,這是鎮店之寶。公司明亮的櫥窗展售各式農具、菜刀、戶外活動刀具及各式工藝摺刀。
堆滿砲彈殼的製刀場,57歲的公司總監吳增棟向參觀的遊客先說明宣傳彈殼的構造,以及彈體後方夾宣傳單的2片半月型鋼片的用途,再以乙炔切割一小片砲彈鋼片,放進火中燒紅後夾出放到打鐵機敲打,再放進水中降溫,反覆燒紅、敲打、降溫等程序,菜刀成型,再以磨刀機磨利刀刃、拋光後裝刀柄,完成「砲彈鋼刀」。
吳增棟說,現在製作刀具可由電腦輔助繪圖設計,並修改,但仍會秉持傳統的製刀理念「消費者才是師傅,只有使用者才了解刀具是否適合。」重視消費者的意見,製刀工藝才不致於淪為夕陽工藝。
金合利公司也引進雷射機,可在刀器上雋刻名字、製造日期及圖案,吳增棟認為客制化鋼刀可刻上金門圖象。
金合利公司的創新與努力,「砲彈鋼刀」獲選「台灣精品」的榮耀,同時也是金門、馬祖、澎湖3離島縣首次獲選的產品,在在肯定金合利公司傳承製刀工藝及行銷。
除製作各式菜刀外,金合利公司也製作野外各式刀具及小型工藝摺刀。吳增棟認為,年輕人對刀具有不同品味,希望後輩利用網路交流、雜誌研發新刀具,或是客製化工藝刀,但一定要保留金門「砲彈鋼刀」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