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交趾陶注入文創 打開國際市場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22日報導】創新台灣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22日電)從事交趾陶創作及寺廟建築裝飾設計的謝東哲,將傳統工藝加入文化創意,不僅大幅提升競爭力,更打開國際市場。

近50歲的謝東哲出生於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這個村落屬於風頭水尾的貧瘠地方,當地老一輩總是說,這個村子毫無發展性,100年也都不會改變,下一代都要到外地打拚,謝東哲也不例外,16歲就當交趾陶與剪黏的學徒。

由於板頭村緊鄰雲林縣香火鼎盛的北港朝天宮,因此,早期剪黏、交趾陶匠師在工作時,讓時常到朝天宮玩耍的謝東哲,十分佩服,從此對傳統寺廟工藝產生濃厚興趣,後來也如願跟隨姊夫陳忠正學習。

謝東哲擔任學徒時,白天跟隨匠師工作、晚上學畫,辛苦、用心學習,於19歲時順利出師,並於退伍後,自行創業,奔走台灣各地的寺廟進行剪黏工程。

人稱「尪仔福」的交趾陶與剪黏名師洪坤福,當年從大陸廈門到嘉義縣新港鄉負責維修因地震毀損的奉天宮,洪坤福在新港招收很多徒弟,國家民族藝師林再興是洪坤福的第三代傳人,而陳忠正為第四代傳人,謝東哲則是第五代。

謝東哲於29歲返鄉創設「古笨港交趾陶工作室」,除了積極進修學識外,並在新港文教基金會理事長陳錦煌等人號召下,擔任基金會文史組長,參與地方文史事務及古蹟修復保存等領域,因此,對民俗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歷年來從事交趾陶創作的謝東哲,獲獎無數,於95年獲得文建會工藝之家的肯定。因對文史工作、台灣史的研究,頗有心得,創作題材常跳脫傳統,與台灣史及本土相關。而且,謝東哲更將傳統的交趾陶工藝,注入文化創意,把創作觸角延伸至日本、大陸及泰國等地。

交趾陶一般以忠孝節義或古聖先賢為題材,不過,謝東哲常以當地的文化背景,以及各廟宇不同的特色加入新創意,例如台南市西來庵文化館鎮館之寶「西來庵事件交趾陶」,就是謝東哲創作,西來庵事件是日據抗日事件,民眾可藉由傳統工藝了解台灣歷史事件。

謝東哲創作不計其數,包括台南市南鯤鯓代天府、高雄林園清水寺完成一座長10公尺、寬3.5公尺「西方極樂世界」交趾陶壁堵、嘉義縣慶誠宮大殿1、2樓的交趾陶壁堵,以及去年才完成高雄左營龍虎塔的隧道交趾陶作品,讓觀光客讚嘆不已。

新港奉天宮開台媽祖於民國96年飄洋到美國紐約「出巡」,表達台灣加入聯合國心聲,當時一同前往的謝東哲,對美國公共藝術涵蓋文化創意內涵,相當震撼,返國後,便將文創內涵賦予創作的作品。

台中市宮原眼科老屋再生,吸引大批觀光人潮,也成為文創朝聖的聖地,而在大廳的剪黏交趾陶作品,就是謝東哲的創作,其作品更獲得大陸企業家的青睞,邀請至大陸江西的大樓會館創作剪黏大壁畫。

謝東哲成長的板頭村,是新港鄉偏僻、貧瘠的村落,94年時,集結村莊有志之士共同清理廢棄鐵道,並與姊夫陳忠正等人邀集年輕藝術家進駐,同時與村子的老匠師合作,利用新港剪黏、交趾陶技藝,貼出大壁畫等交趾與剪黏的公共藝術作品。

遊客走訪板頭社區大街小巷,不時可見「小孩子翻牆」、「拉著牛車的牛群」等生動交趾剪黏作品,還有令人驚艷的「原鄉四季」、「三醉芙蓉」、「仲夏之夜」大壁畫,謝東哲等匠師將廟宇工藝的剪黏交趾藝術,加入文創,變成生活空間藝術創作。

板頭社區的交趾與剪粘藝術創作,近年來,每逢假日都吸引大批遊客湧入,且在網路推波助瀾下,農曆過年期間,更有數以萬計的遊客造訪,現在已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藝術村莊。

板頭社區吸引遊客觀光,為當地帶來商機,有村民將休耕農田變成停車場,也有農民販賣自家栽種的農產品,更有年輕人返鄉幫忙,整個村落活絡起來;謝東哲在擔任社區協會理事長時,就逐步建立制度,希望攤販能回饋社區,進一步照顧村莊的弱勢家庭,將板頭村打造成幸福藝術村莊。

謝東哲成立的古笨港交趾陶工作室,與姊夫陳忠正的板陶窯,是板頭社區的主要產業,有數百位員工,大都是在地村民,謝東哲希望創造更多工作機會,讓出外打拚的年輕人返鄉工作,不僅能陪伴長輩,整個村莊也會變得有活力,打破耆老認為板頭村百年不會發展的說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