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居家生活

住沒有空調的房子:有效控制熱的方法

山田浩幸 / 譯者:楊明綺

無論牆壁、屋頂還是地板,均使用隔熱材徹底隔熱,並強化玻璃窗性能,以達到有效控制熱的目的。但還有一個容易忽略的地方,那就是「換氣」。

以前的老房子有很多縫隙,一到冬天,就算開暖爐也覺得冷,這是因為寒風從窗框縫隙等地方溜進屋內的關係。由此可見,牆上鑿個大洞藉以「換氣」的方式也會影響熱的移動。室外空氣從哪裡流入,由哪裡排出,當然也會影響室內溫度。

要是無法規劃一條最佳路徑,引領這些熱到它們想去的地方,絕對無法實現舒適住宅的美夢。

◎ 關於換氣的迷思

以前老房子的縫隙風被視為「自然換氣」。問題是,換氣時不只空氣,連熱也一起進出。也就是說,建築物的縫隙越多,冷(暖)氣的效率就越差,根本達不到省電目的。因此日本政府大力提倡「高隔熱.高氣密」的新住宅概念。

◎ 至少有10%的貢獻

縫隙越少,室溫越不容易受到外在影響。但若是牆壁與窗戶的隔熱措施做得不夠周全,就算擋住縫隙也沒用。因此建築物的氣密化對於省電一事,至少能貢獻到整體的10%左右(熱負荷的減輕比率)。

◎ 換氣是個好方法

當我們認為隨著「高氣密住宅」普及化,能有效省電的同時,卻出現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病屋症候群」。建築材料所含的化學物質汙染了幾近密閉的室內,所以必須多少留些縫隙。因此而倉促制定的法律就是建立強制換氣系統,意即世人所說的「24小時換氣」。

◎ 換氣= 通風

照理說,住宅的氣密性越高,冷(暖)氣效率就越高。但就算提升氣密性,也不見得能讓室內變得舒適。即便「氣密性低」,只要強化換氣設計,就算沒有空調也能住得舒適。

氣密性高,換氣卻很差即使氣密性高(建築物的整體開孔面積小),要是供氣口、排氣口的位置不好,也無法讓空氣(熱)流動順暢氣密性低,換氣卻很好只要供氣口、排氣口的位置和大小很理想,開孔大的「低氣密」也能讓空氣(熱能)流動順暢。

◎ 換氣也是通風計畫的一部分

目前關於機械換氣的法律基準,針對病屋與用得到瓦斯的房間(廚房等),有兩項規定。問題是,換氣設計本來就屬於「住宅整體通風計畫的一部分」,因此想要藉由部分換氣方式,改善空氣滯留與室內溫差大等問題,做到不需要空調也能打造舒適的室內環境,無疑是天方夜譚

◎ 供氣與排氣是一體兩面

換氣的基本原理是:「供氣與排氣是一體兩面」,這點很重要。要是無法從供氣口引進室外的空氣,就算開啟換氣扇(排氣)也沒用,所以供氣口的位置很重要。

◎ 換氣方式的好壞差別

只要換氣方式設計的好,離「不需要空調的家」的理想就更近一步了。@

摘自 《住沒有空調的房子》 商周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