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6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言明蒙特利爾報導)6月8日旅居加拿大的前國軍軍官吳永存先生在蒙特利爾僑社舉辦演講會,追憶60年前親身參戰的台海戰爭。以下文章根據吳永存先生的演講稿和其他史料整理而成。
今天,我們談台海戰爭,按時間順序, 應從民國38年(1949年)春講起, 38年元月份共軍即將渡過長江之時,蔣總統中正被迫辭職下野, 李總統宗仁接任。 因國軍各地方軍政首長, 各自保存實力,不能協力作戰。 還有,共黨以威迫利誘要脅國軍投降,無所不用其極.。因此中共輕易渡江。再加上經濟不穩,金元券貶值, 造成人心惶惶,國軍兵敗將倒, 國府不得已撤退台灣。 中共則從北至南勢如破竹,逐漸占有中國大陸, 並欲逐漸攻佔沿海國軍所據島嶼, 及準備渡海攻台。但是, 當時中共海空軍仍然較弱, 且陸軍不慣海戰。 所以, 自民國38年至民國43年春約五年時間,中共舉兵, 失敗居多。
一、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後的時局
1949年中共已經幾乎佔領大陸全境,國民政府退守台灣。美國政府當時對於中國國共內戰施行的是杜魯門總統的塵埃落定政策,於1949年8月5日發表「中國政策白皮書」,白皮書的內容,將中共之佔領大陸,歸結為蔣中正自己的錯誤和弱點,且美國無力翻轉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杜魯門還在1950年1月5日召開的記者會中宣告美國「無意介入中國的內戰」,指出「從美國的角度看來,台灣的資源已使其獲得足夠所需便於自衛」,美國「不再提供軍援或建議給台灣」。此舉等於宣告美國已經卸下仔肩,台灣必須獨自面對中共的軍事威脅。美國政府表明要放棄台灣。
此時共軍的氣勢強盛,大有一戰而下台灣的勢頭。然而,49年10月在與大陸近在咫尺的金門島上的大戰——金門古寧頭大捷,遏制住了共軍渡海下台灣的形勢。
二、金門古寧頭大捷穩住局勢
依據國防部史政局編印之「金門保衛戰」 及徐焰, 及李元平著「台海大戰」敘述如下。
中共登陸金門
民國38年(1949年)10月24日19時, 中共葉飛以第82、84、85 各師抽調共四個加強團共約九千餘人, 成立渡海第一突擊隊乘二百餘艘機帆船, 登陸艇等船艇自蓮河、懊頭等地駛向大嶝海面集結向金門進發。25日2時10分, 各船團利用夜暗最高潮在大小嶝火力掩護下向我201師瓏口至古寧頭陣地進擊,。由於強烈風浪, 使船團失去控制, 大部分飄至古寧頭方面。在那時期正好戰車營在古寧頭演習, 三輛水陸兩用戰車機器故障, 在沙灘整修。 共軍接近時, 被首先發現,於是立即射擊,驚動附近友軍利用工事,使用輕重武器密集射擊,共軍船多被擊沈。
共軍約千餘人被擊斃, 其他共軍混亂中搶灘, 與海岸守備部隊發生激烈戰鬥。 至25日2時40分,因雙方傷亡頗重, 第601、602 兩團陣地各一部被突破。共軍乘機滲透,被我守軍及地雷擊斃甚重約千餘人,3時許共軍紊亂中逐漸恢復秩序,約2千餘人進入我602團觀音山附近, 威 脅瓊林全島蜂腰地帶,主力攻佔古寧頭之北山、林厝, 企圖奪取132高地, 攻略金門城。 我第201師長鄭果指揮該部堅守海岸阻止共軍後續部隊登陸外,並經申請獲准以機動 的353團向林厝、車保推進,,阻止登陸共軍向南滲透, 並與602團共同 迎擊南侵之共軍。
機動出擊
25日3時30分,第353團由安岐出發二個營抵林厝高地與共軍遭遇, 共軍正襲擊我601團安岐指揮所,經該兩團長率直屬部隊與共軍實施近戰,共軍被擊退。4時許,共軍以人海戰術向我陣地猛攻,戰至拂曉, 林厝 北高地及沿海各碉堡, 仍為我軍固守。
當共軍渡海第一突擊隊突破我201師瓏口至 古寧頭陣地之際,我福州緩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上將,綜合當前狀況,判斷流口至古寧頭地區為中共之主力所在, 遂決心乘共軍登陸立足未穩, 使用機動打擊部隊第118師及第19軍第14師,第18師 全力迫共軍於古寧頭地區包圍 而擊滅之。
4時30分,118師354團 自瓊林推進後半山以北地區, 與來犯西山之共軍激戰,6時半, 戰車第三連與353團脅力在湖尾高地短兵相接。7時許, 我354團在戰車群協力下連克觀音山及湖尾等高地.,擊滅 共軍244團一千餘人, 俘1200人。 此時,18師之52、54 團向瓏口推進. 並與守備部隊第三營取得連絡, 對東一點紅共軍猛攻, 擊斃共軍三百餘人, 俘四百餘人, 續向西山側擊。 同時, 第14師之42,41團先後推進至132 高地,
八時許,我空軍冒惡劣天候, 反覆炸射, 共砲始告沈寂, 蝟集於古寧頭共軍死傷慘重。118師352團及戰車第二營擊潰安岐附近之匪,解安岐之圍, 各部隊逐屋與匪爭奪。
激戰至25日上午11時30 分,林厝之共軍千餘人增援埔頭, 經我軍步、炮、 空軍聯合攻擊, 迄12時30 分埔頭之共軍, 除被俘700 人外, 其餘圴被消滅。 尚有少數殘部向林厝及東北潰退, 我18 師亦攻佔埔頭伏碉數處。118師及14 師稍加整頓後, 再攻林厝, 經十餘次之慘烈肉搏, 雙方均傷亡甚重, 李良榮司令, 高軍長魁元, 至132高地督戰, 士氣益振。16 時, 我42 團團長李光前中彈成仁,該團由副團長率領撤至林厝 東南整補。17 時,118師第352、353團由林厝東南兩面突擊, 反覆肉搏, 逐屋爭奪, 共軍傷亡纍纍。18師乘勢攻佔西一點紅, 激戰至黃昏。118師第353團第二營長陳敦書殉國,官兵傷亡甚眾,118 師徹夜圍困林厝之共軍。 我14 師在瓏口觀音山等地北端佔領陣地,18 師進佔古寧頭東北海岸。25日晚,118 師第353 團,11師第231 團及201 師對林厝、古寧頭之共軍徹夜包圍監視, 準備拂曉將其消滅。
古寧頭圍擊
10月26日3時, 共軍82 師第246團團長張雲秀率主力及259團之一營於古寧頭北端, 相繼登陸 增援. 4時許,被我軍徹底擊潰, 我118 師配屬18師54團美式山炮一連,繼向林厝, 古寧頭之共軍圍攻,另以201 師601團及14師之41團,由下湖徒步增援,南山之601團協力側擊古寧頭之共軍,.我炮兵第3團重迫炮第一連,要塞炮第二總台, 第201 師75 炮連, 位於132 高地附近支援各部隊戰鬥。10月26日6 時30 分,第18軍軍長高魁元指揮各部隊開始攻擊,118 師在埔頭以北向林厝前進,右翼54 團首先攻擊東海岸之共軍陣地,中央部隊第354團在戰車三連協同下向林厝高地攻擊。左翼我352 團向林厝南端攻擊。 第14、41 及601團由雷團長開瑄率領及第一、第三營向古寧頭南山西側進擊.。戰至8 時許, 共軍乃利用新增援部隊扼守村沿, 餘固守村落。 我軍在熾盛火力掩護下, 逐步推進。9 時許, 我空軍臨空, 輪番炸射, 共軍傷亡頗重。357 團得戰車協助, 乘機攻入林厝, 與共軍反覆肉搏, 戰鬥慘烈, 交著對峙中。
胡璉第12兵團抵金門增援及指揮作戰
第12 兵團司令官胡璉,,在海上航向台灣中途, 接奉命令增援金門, 於26日上午10時抵達水頭村, 即接任指揮作戰之責, 當即赴前線湖南高地, 調整118師及54團統歸118師師長李樹蘭指揮,19軍軍長劉雲瀚配備132高地, 迄瓏口一線守備, 部署完畢, 即嚴督猛攻。 士氣大振, 愈戰愈勇, 鑽牆穿壁逐屋與共軍搏鬥, 激戰至11 時30分, 俘共軍千餘人, 少數共軍潰竄北山、 古寧頭等處。 陸軍炮火打不到的死角又被我海軍太字艦由黎玉璽中將指揮下,海陸夾擊, 除部分俘虜外,其餘全部擊滅。林厝卒於12 時為我軍完全克復。14 時古寧頭以北灘頭 碉堡四座被我陸海軍平射炮及戰車先後摧毀.。沿海為我54 團所佔領。15 時許,14 師第41 團及201 師, 第601 團相繼克復南山。 我軍繼續猛攻, 戰車第一連協同354 團衝入北山東北據點,,將殘共迫於海灘,悉予逮俘。 另352團於15 時攻入北山莊內, 激戰至18時,118 師師長李樹蘭令54 團、354團分任海岸守備, 阻止共軍增援, 另以預備隊353團接替352 團攻擊。 第353團在火炮協同下, 對共軍核心猛攻,,激戰至午夜一時, 終於攻克。 共軍一股突圍北海岸, 為我354 團全部俘獲。
肅清來犯共軍
10月27日拂曉,118 師及14 師各一部沿海岸掃蕩殘共,,搜索至古寧頭以北斷崖下沙灘,發現共軍約1300餘人,我軍當即猛攻, 擊滅400 餘人, 其餘900 餘人全部繳械。 下午4 時許, 東南長官陳誠將軍巡視古寧頭回車至132 高地,竄出百餘共軍,經曉諭迅即繳械。 至此,古寧頭之戰, 獲得完全勝利。
據中共自報戰果,國共戰爭以來,是第一次重大損失, 兩批登陸部隊, 三個團另加四個連總計9086人(其中軍人8736人, 船工民夫350人) 三千多人被俘, 真正犧牲五千多人。
三、朝鮮戰爭爆發 美軍協防台灣固國本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隨後10月25日共軍正式參戰。美國由原來的放棄台灣政策,轉變為協防台灣,簽定「中美共同防衛條約」,至此台灣 和澎湖穩固。
韓戰在朝鮮半島時間1950年6月25日清晨4時(美東時間為24日下午2時)爆發。6月25日下午,安理會即召開會議討論南韓被侵略案。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提議譴責北韓動作為「未經挑釁的侵略」(unprovoked aggression)。美國的提議經過修正,安理會通過「譴責對大韓民國的武裝攻擊」及要求「立即停止敵對」,和「北韓人民軍撤回三十八度線以北」。蘇聯代表早先主張中國代表權應由中共接替,並以杯葛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因素,拒絕參加安理會,因而決議獲得通過。
當時美國的杜魯門政府並未送到國會行使同意權,因此美國並未對北韓宣戰,它只是對北韓「採取軍事行動」,按照美國的說法,是「在聯合國授權下進行警察行動」,6月30日美國正式進入和北韓交戰狀態。
1950年10月19日晚,以彭德懷為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從安東(今丹東)、河口(即寬甸縣長甸鎮河口)、輯安(今集安)等多處地點秘密渡過中朝界河鴨綠江。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響,共軍正式參戰。隨後,杜魯門命令第七艦隊前來台海巡弋。
1953年7月27日交戰各方簽署停戰協定,朝鮮戰爭結束。 1954年中華民國和美國簽定「中美共同防衛條約」,美軍正式協防台灣 和澎湖。 但該條約承認範圍僅止於台澎, 不言明含金門、馬祖等外島。美國的曖昧態度,間接鼓勵中共奪取外島之意圖。
四、臺海戰爭 國軍棄外島
鯁門島之役
鯁門島位於淅江白沙山附近, 該島本來無人居住, 後來我方情報單位連同美軍情報人員發現該島有一天然山巖洞穴, 穴內寬暢, 可以住人。 漲潮時, 洞口被海水淹沒, 不容易被發現。 所以, 就在那裏設置情報站, 負責蒐集情報之用。
民國43年(1954年)5月16 日中共突然派兵佔領該島,幸好中美情報人員還沒有被發現, 當即電報緊急求救。 那時, 特種艦隊司令是劉廣凱少將, 立即派PC-106, 拖帶一有動力之橡皮艇去營救中美情報人員。 臨行前劉司令要求梁艦長天價先寫遺囑,然後說:「 我交付一個九死一生的任務給你,,據情報報告,該島現有中共艦艇10餘艘駐守, 你連夜乘退潮時機,帶橡皮艇去救出中美重要情報員出來, 以你自已為目標, 吸引敵人注意, 以便 橡皮艇救人。
還好, 敵艦艇在島之內海一邊錨泊, 洞口是向外海之一邊, 故放下橡皮艇,不易被發覺。 梁艦長奉命後,氣定神閒,將艦駛向鯁門島外側, 將橡皮艇放下後,繞行該島內側,船慢慢駛入港中砲衣未打開,人員躲藏起來,就在敵艦隊中間下錨。 那時候, 己經半夜, 天色漆黑一團, 敵旗艦信號兵打燈號問訊。 我海軍不懂中共信號, 只虛應一下子, 信號燈號閃二下。 敵旗艦士兵, 當然不懂, 又打信號, 我方依舊是開兩下信號燈。 可能該士兵向上級請示, 隔了一些時間, 敵方來一艘小艇 圍兜起來察查,只見一艘軍艦巳下錨, 砲衣未開, 人員寂靜, 諒無敵意。 便回去報告。
隔了一些時間,敵小艇又來繞一圈慢慢察看,再回去報告。 如此, 來往折騰, 天色漸露曙光, 巳至黎明時分, 梁艦長估計橡皮艇應已得手離開, 於是 拉備戰。 一方面起錨, 一方面下令開砲, 砲聲隆隆, 周邊各敵艦 無備情況下, 只有挨打的份。 戰鬥不到兩小時,PC-106重創敵艦兩艘, 起火燃燒, 輕傷兩艘。PC106艦體受輕傷, 人員無傷, 大獲全勝, 情報人員也已獲救。
PC-106自大陳凱旋歸來台灣, 受到全國同胞熱烈歡迎。 蔣中正總統召見梁艦長天價,對救援成功,以寡擊眾, 贏得海戰勝利, 表示嘉許。 因立下奇功, 即頒贈他青天白日勳章一座, 以示鼓勵。
賀梁艦長天價榮獲青天白日勛章
—吳永存
鯁門英勇虎山行, 機智殲龍萬古名。
以少羸多攻不備,完成任務獲殊榮。
一江山陷落
民國43 年(1954)下半年大陳島及一江山島的情勢日趨緊張。 敵海空軍南移, 常在頭門島附近演習。
民國44年1月9日中共空軍整日輪番炸射我大陳島及港內艦船和大陳島上我空軍機場。 一日投彈300餘, 陸上官 兵傷亡慘重。 海軍PC-102艦運彈手兩名被敵機掃射中彈陣亡,敵機也被我102艦砲擊中落海。 另兩架, 被陸軍炮火擊落。
民國44年1月10日我海軍對大陳及一江山實施運補。 黃昏時分,臨江艦(原名洞庭)PC-103在積穀山附近巡邏, 遭中共魚雷快艇及炮艦共十餘艘圍攻,中魚雷半沉。 艦上航海官陸達三用無線電話呼叫我名, 要我們趕快去救他們。 中共10餘艘艦隻在圍攻他, 廣播說要捉活的,幸而他們尚有雙聯裝40mm砲 可以用, 故敵艦不能太迫近。 我馬上報告艦長徐湯萃, 共同進見揚司令元忠, 表明我們主動請求楊司令前往援救。 楊司令說你們一艘對10幾艘敵艦, 寡不敵眾, 你們先去, 我隨後率永壽、 永昌增援你們。 於是 我們來不及慢慢解纜, 用太平斧砍斷纜索, 出港往積穀山航去。 根據PC103之指示, 調整射擊方向, 擊退中共10餘艘艦艇。 因靠泊不上PC-103, 改由永壽靠泊,將PC-103官兵救回 。 同時, 我奉命開砲 將PC-103 擊沈, 以免艦上機密外洩。
當晚另一PC-101(瀛江號)又遭中共10餘艘艦艇圍攻又中魚雷。 楊司令命我艦PC-102馳救, 並命大字號拖船拖回台灣修理。 我PC-102艦趕走中共艦艇, 並沿途護航他們至披山之南, 認為安全後,再回航大陳, 繼續駐防。
民國44年元月15日我艦隊旗艦永壽MS49號, 率永昌(MS51) 及甌江(PC102) 奉令巡邏披山。 在北航大陳路上, 當日天色已晚, 三艦都雷達故障, 巧遇美驅逐艦886號。 我乃呼叫美艦, 說明因雷達故障,請他雷達領航, 他答應前面領路。 不久即遇敵艦隊十餘艘圍攻, 敵艦艇幾艘受傷後逃逸, 美艦886號中魚雷。 即通知我們, 他要先回日本修理, 並告知中共艦隊 連同受傷敵艦巳退走。要我們繼續我們的巡邏任務。
民國44年元月18日中共發動陸海空三軍聯合進攻一江山島,實施三棲作戰。 先用空軍,、艦砲 及頭門島之岸砲炸射一江山。 緊接中共陸戰隊一個團配合特種部隊 及陸軍共五千人,乘坐一百餘艘機帆船和登陸艇強行登陸。 岸上七百二十名官兵,在陣地、 工事、 通信 全被破壞掉的情況下, 浴血奮戰。激戰首日殲敵千餘人, 並以重機槍擊落中共低飛轟炸機兩架,我砲兵也擊沈中共機帆船8艘。
19日晨,共軍己攻佔一江山灘頭,節節向山頂推進。 國軍防守部隊 已耗盡彈藥, 最後進行肉 搏戰。王生明司令在戰鬥中左手持短槍, 右手攜卡賓槍坐鎮指揮所, 一波波共軍以人海戰術瘋狂推。20日下午五時王生明司令在中共軍隊迫近指揮所時發生短暫狙擊戰。 夕陽西下守軍彈盡援絕, 王 生明拒降。 向大陳司令官簡報戰況 後引爆身上僅有的一顆手榴彈, 炸毀指揮中心, 光榮殉國。 當晚九時我720名守軍全部成仁。一江山在激戰53小時後,陷入中共手中。 中共清點損失員兵共2100餘人, 是我守軍的三倍。
大陳島撤退
1955年元月28美國總統艾森豪派遣第七艦隊及航母中途島巡邏台灣, 同時建議我國, 大陳補給太遠, 防守不易宜棄守。 蔣總統也考慮大陳島離台灣太遠, 補給諸多困難, 乃決定主動撤離。
美國透過美國駐華沙大使館提出行動目的,並保證不干擾中共漁船往來。 自1955年2月6日至11日,中美聯合艦隊159艘軍艦, 澈夜燈光通明,共同執行「金剛計畫」 ,共撤退軍民3萬3千7百餘人。
1955年2月25日國軍又實施「飛龍計畫」, 自力將北麂和 南麂島上軍民3千餘人撤遷台灣。 至此, 國軍在浙海外緣島嶼全部陷共。
五、戰場福將吳永存先生戰爭經歷片段
吳永存生於1926年,今年已經88歲高齡,從15歲開始戎馬生涯,歷經抗日衛國戰爭,國共內戰和台海戰爭,在槍林彈雨下,竟能沒有受過槍傷,不能不說是一員福將。
吳先生15歲當兵,是陸軍通訊兵,當時正趕上抗日衛國戰爭中的第三次長沙會戰。作戰時通訊線路被打斷,他去修復線路,初上戰場沒有什麼實戰經驗,而且他是客家人,當時還聽不太懂國語。班長讓他臥倒也不知道,日本人對著他打,子彈啾啾地飛過耳邊,也沒有打到他。把電話線接通後,使國軍的重砲打掉了日本的坦克車,因而榮立戰功由二等兵升任下士。
民國42年海軍班畢業, 於民國43年2月1日正式任海軍少尉, 初任中興軍艦航海員, 同年10月奉派甌江艦PC-102槍砲官,隨即奉命駐防大陳。 甌江艦屬大陳特種艦隊管轄,該艦隊 共有13艘各型艦艇,負責守護大陳地區海域。
他表示,海戰雖然已經過去60年了,卻依然歷歷在目,做夢都會夢到。戰艦中了炸彈,人都會跳起來。在外島駐防, 淡水及食物 比較欠缺。曾在中共空軍轟炸下, 魚雷快艇攻擊下, 又值天氣惡劣, 有一個月時間沒有煮飯。 每人一包餅乾充飢,每天只分配一杯飲水, 沒有水洗臉。 整整一個月時間都在駕駛台, 沒有睡眠的24小時備戰中。最危險的一次 是共軍飛機機槍的子彈打入了駕駛艙,事後檢查駕駛艙的彈痕,才知道子彈從身邊繞一圈飛過,只要稍微有一點偏差,就會中彈。
他表示,中共的間諜很厲害,很多時候去執行任務,就有共軍的艦船在前面伏擊,多次曾經眼看著魚雷從船舷旁劃過。大陳特種艦隊的13條船,被擊沉了3條,多條受傷,所幸自己所在的甌江艦多次倖免被擊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