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現象顯示中國經濟嚴重惡化
【大紀元2014年06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日前,中共央行發布最新報告,大陸金融機構5月新增外匯占款比4月下降幅度高達67%;6月15日,中共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表示,中國經濟處於「准通縮」已經成為共識;與此同時,在房地產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房地產信託產品的兌付危機進一步蔓延。這三大現象都顯示著中國經濟嚴重惡化。
外匯占款驟降67% 創9個月新低
多家媒體報導,中共央行發佈最新《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大陸金融機構5月新增外匯占款386.65億元,創9個月內新低,與此前4月份的1,169.21億元相比降幅高達67%,當前外匯占款餘額為295,407.78億元。
中共央行:「准通縮」已成共識
據《華爾街見聞》6月15日報導,中共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15日在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處於准通縮已成共識,需要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近期要考慮下調存准和利率。
徐諾金認為,投資仍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沒有足夠的投資,經濟增速會下降,就業會受到影響,收入增長會放緩,消費擴大也會落空。
房地產信託兌付風險進一步蔓延
大陸官媒6月16日報導,據WIND公佈的數據,今年5月份,中國大陸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信託產品開始出現兌付風險。隨著一線城市樓市成交萎靡,開發商依靠信託產品借新還舊的比例提高。
據悉,去年下半年,由於地價過高,很多房地產企業為了搶地,在拿地環節引入信託。然而,隨著今年一線城市樓市觀望情緒瀰漫,樓市成交量自5月開始萎縮了50%以上,很多房地產信託產品兌付風險攀昇。
今年以來,大陸媒體接連質疑光耀地產、恆大地產、廣州時代地產與中融信託合作的項目存在信用風險,其中光耀地產捲入的兌付危機正是去年8月份與中融信託合作的股權投資類集合信託項目。
房地產淪為財富掠奪的工具
中國外匯占款驟然減少,經濟的「准通縮」,加上房地產業的持續低迷所表現的各種問題,都釋放出中國經濟嚴重惡化的強烈信號。
外匯占款反映著中共央行外匯交易情況,市場一般用該數據作為衡量海外資金進出大陸的重要觀察指標,金額增加代表資金持續流入大陸,反之則是減少。外匯占款驟然下降,除了出口大幅減少之外,也意味著有大筆資金撤離中國。
中共央行承認中國經濟的「准通縮」狀態,要降低銀行準備金率,釋放流通性。然而,6月12日,中共央行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4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116.88萬億元,居世界第一。一方面是「錢荒」,一方面是巨額的貨幣數量,兩相對比,顯得極不合理。
中國房地產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從海內外吸收了巨量資金,不僅推高了房價,這些資金也獲利豐厚。一旦房地產價格預期出現逆轉,這些資金就會及時轉移。
中國金融專家易憲容6月12日在個人博客發表文章稱,中國房地產形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泡沫,導致中國經濟的房地產化、產業結構扭曲、金融體系風險增加及社會財富嚴重分配不公。
易憲容寫道,由於中國房地產要素的非市場化,權力成為房地產市場的主導,決定著利益和財富的分配,最終使房地產完全成為少數人在短期內聚集與掠奪社會財富的工具,高房價就是這種財富掠奪的轉移機制。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