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鴻國新北市11日電)「大數據」一書作者麥爾荀伯格應邀來台做專題演講,他指出,透過大數據,可了解社會一直改變的動態,從中尋找新的機會點。
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今天應「遠見雜誌」邀請到新北市府三樓多功能集會堂進行「大數據趨勢」專題演講,新北市長朱立倫出席聆聽演講,並與教育部長蔣偉寧等人參與論壇。
麥爾荀伯格表示,大數據有「巨量」、「雜亂」及「相關性」等3大特點。
「巨量」是因為資料蒐集由類比走向數位,加上儲存分析資料技術日益精進,數據呈現爆炸性成長;因資料收集成本陡降,收集大量資料就要容忍資料的「雜亂」,要分析時再把最重要資訊挑選出來。
大數據第3個特色是「相關性」。他說,「在巨量資料時代,不需要想『為什麼』(why),而應該想『能發現什麼事』(what)」,一件事的發生,有太多可能的原因,有些原因更超越人們想像範圍,大數據專注挖掘「相關性」,反而能得到最大效益。
他舉例表示,美國疾病管制局過去用傳統的模式預測流感的發生,速度慢到趕不上防制時效。Google利用它每年五十億筆的搜尋資料,從過去15年的資料中篩選、比對流感資料,成功建立準確度高的預測模型,可以針對流感做即時的預測與推算。
朱立倫在論壇中詢問媒體民調如何做為未來施政參考?麥爾荀伯格說,民調可反映民眾此刻的想法,但無法預測民眾對未來的期盼,數據可以歸納出人類行為的通則,但仍然有其限制。
麥爾荀伯格與朱立倫談到政府執行「開放資訊」(Open Data)上的困難點時指出,不願分享資訊是因為大家沒有「改變」的共同願景,但在未來的趨勢中,必須了解並接受「改變」,大數據能告訴改變的現況,大家能透過大數據了解社會一直改變的動態,進而從中尋找新的機會點。
麥爾荀伯格強調,不論在哪一個領域,誰能在龐雜的訊息中掌握關鍵,誰就能取得解決問題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