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太陽花學運遭分化 學者:未曾合何來分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4年06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近日媒體報導,318太陽花學運因理念不合,原先組織成員一分為五,各自分裂自立門戶。長期參與社會運動,成大政治系教授梁文韜說,「從來就沒有合,哪裡來的分裂?」認為這是誤解了社會運動的意義,也過於偏頗。

由公民、學生組成的太陽花學運,佔領國會議場24天、長達585個小時,創下中華民國有史以來,首次成功佔領國會的社會運動。不過光榮出關後,陸續傳出理念不同而各自分化,引發外界各自解讀為「分裂」、「分化」、「分進合擊」的說法。

媒體解讀偏頗

梁文韜認為,這次佔領國會行動,是由社會上各個組織、團體,針對民主憲政體制崩壞的一場維護運動,從來就不是被視為「單一」的團體,因為參與人員以學生較多,由辨識度較高的學運領袖林飛帆、陳為廷率先拿到發言權,因此才被統稱為學生運動。

梁文韜說,媒體報導連在這波太陽花學運裡最重要的要角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都沒有寫進報導,更沒有其說法,很明顯是偏頗,或是對整個學運過程根本是搞不清楚狀況。

過去積極參與社運活動,這次在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被視為首謀的台大哲學系學生洪崇晏談到,媒體的確誤解公民運動的意義,反服貿黑箱運動是從去年就開始運作,而非只從3月學運後才開始,至於是否有心人故意營造分裂,他不予置評,但確定的是,有些人對於社運理解是有落差的。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發言人魏揚則認為,大家應該認識到,社會運動本來就不該被視為一個團體,而是由不同一群人,走不同一個議題、路線,也不一定匯聚在同樣的目標,本就存在著無窮盡的多元性、異質性、矛盾、衝突。要說是分裂也好,這只是社會運動的慣常生態罷了。

當一個「大一統組織」、「共同價值」成為所有運動組織與行動者必須「相忍為運動」的規範時,我們一方面忽略了更弱勢的議題與運動,也錯失了讓各種議題得到深化的可能。

社運如中華隊 分合屬常態

這次的太陽花學運屬於,議題先發生,運動組織材逐漸的建立,洪崇晏比喻,這就像是中華隊因應國際賽事,臨時從各個球隊裡,徵召代表選手來組成一個國家隊伍,等到國際賽結束後,選手再回到各個所屬球隊裡繼續努力,大家也不會認為中華隊分裂了。

對於公民運動的崛起,恐會成為有心人士分化、抹黑目標。洪崇晏認為,運動抗爭裡的社會議題,本來就存在不同認知層次,有不同想法、期待參與其中產生爭執是正常現象,參與者從活動議題、參與程度、行動想法,以及最後的底線在哪,一定要不斷地溝通。

他認為,其實不用去防範與自我審查,應該真誠去對待任何的主張與行動,一但發現有共識可積極合作,認知發生落差時,也不用擔心拒絕合作會被批判成「分化」。如果合得來就一起合作,不行就各自努力,有機會以後還是可以合作。

對於公民運動的作法,洪崇晏認為,這更具彈性、開明與坦率,因為目標、方向,以及行動策略都是公開,本來就是為了一個特定目標,大家在同一時刻走在一起,最後在回到各自山頭裡繼續努力,別人要分化與滲透,不見得可以成功。◇

(責任編輯:芸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