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總是在隨堂作業中問我:「如果老是習慣性遲到該怎麼改?」「我每天都超廢的,還有救嗎?」「忍不住就想酸人兩句,該如何調整心態?」「總是一上台就緊張到不行……」因為某些問題的重覆率太高,我索性在自己的「人渣文本」部落格中,把我對於這些學生普遍問題的解決建議寫成文章,一次提供給所有學生們參考。
沒想到這一系列名為〈大學生應該避免的事〉的文章意外爆紅,隨之而來的批評指教更遠超乎我的想像。當然,也意外獲得了幾萬個讚啦。
更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文章還引來了出版社編輯的關注。他們對我提到的十種品格缺陷分析「頗有興趣」,並有意將之擴編成書。在不斷增改、編修之後,我們發現,可以歸納出來的品格問題其實不只原先文中提及的十種,居然有堂堂二十八種!
大學以上,社會未滿
「品格問題」乍聽之下好像問題很大、很嚴重,但只要是人,就很難避免這二十八種品格缺陷,即使是「聖人」一點的,也會有個一兩種,至於「廢渣」一些的,可能就有個三四五六七八種。這些缺陷,小則讓自己損失出頭機會,大則敗家喪命,就此人生退場。
你有什麼品格上的弱點?應該怎麼補強?曾想過該怎麼解決嗎?具體且有效的執行方案是什麼?還是對你而言,根本就不存在補強計畫,你欣然接受充滿缺點的自己,然後準備讓時代巨輪碾過自己?
不想被碾過的話,總該想點辦法唄。這本書除了提供幫助你找出品格問題的測驗之外,還包括許多針對這些缺陷的修正、補強計畫。這些方案並不是我的發明,而是歷代倫理學家所提出的建議,我只是將之轉化為較白話、現代的版本,相信對你有所幫助。
四處亂旅行,不代表找得到人生
許多社會賢達認為當前台灣的大學生「生病了」,但大學之病,起因為何?
在過去,大學除了傳授專業技術與知識之外,還包括「全人教育」的理念,企圖透過完整的通識(核心)教育課程,培養擁有全方位基礎知能的社會中堅份子。直到今日,仍有不少世界名校,堅持高達總學分數三分之一的全校共通核心課程。
然而在今日的台灣,雖然各大學的通識教育不斷擴張,跨領域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因為教學上的問題,以及學生面對這類課程無關緊要的心態,通識教育已流於形式。我自己主要就是在通識中心服務,很清楚多數人讀大學只是為了拿證書、學技術,通識只是修爽的,不但眼界並未因此而開,也沒有培養出什麼「全人之德」。
這些學生畢業之後,帶著不純熟的技術與微薄的知識,還有一大票壞習慣與品格缺陷進入社會。但社會與職場並不歡迎這些人,因為他們還不是「完成體」;這些人也因為心中總有缺憾而不甘心,在畢業後仍過著大學的延長生活:工作、愛情都不穩定,四處旅行、亂找工作、拚命探尋人生的目的。
心靈延畢,人生的所有進度都延後
許多社會人因此陷入長達十年以上的「心靈延畢期」。大學已經「回不去了」,社會又打進不去,工作一直換,四處漂泊。沒有事業,也不敢踏入婚姻,更別說是養育下一代了。就這樣,連人生都在延畢。
過去男生延畢,是為了不想當兵,現在不論男女都在延畢,卻是為了不想當「人」:一個人格完整、能承擔社會責任的「人」。
完整的「人」,必需擁有足夠的品格條件,並以這些條件追求特定的人生目的。若不想辦法補滿這些品格條件,不修完這些人生學分,你就只能一直延畢,一直拖下去。
補滿自己,離開延畢的人生
不過,一旦你開始修這些「人生學分」,你會發現這是條漫漫長路,甚至終其一生都在進行修練。這代表你將一直延畢,永遠「當不成人」嗎?
事情可沒這麼悲觀。當你知道解決方法,開始試著去修正自己的缺陷時,你就已經「成為人」,就拿到畢業的資格了。
人之所以為人,並不是因為達到至善,而是在於「追求善」。你的努力,只是要讓你一直維持在「成人」的路上。「成人」不只是實際年齡達到十八、二十歲,實際上卻沒幹啥事就可以達成的「名詞」,而是永遠都在進行中的「動詞」。
「補滿自己」將會是你一生的任務。
本書只是起點,目的是要讓你快速進入狀況,輕易操作。為了讓你之後可以時時參考,本書以能反覆利用的角度寫成,所有的測驗問題(「找碴秘技」)都可一再試驗,不會因為知道答案而影響效力。我也提供了許多能具體改善缺陷的方法(「補強絕招」),在大多數的狀況下都可以有效解決你的相關問題。為了閱讀與使用上的方便,本書盡量不提及倫理學用語,只在最後結語提示相關的理論,供進一步參考。
現在就請你進入第一章,測試看看你是否有「空白人」的品格缺陷。
我知道一定有人想問:「一定要做測驗嗎?不能直接看答案嗎?」
當然可以。不過,如果你會提出這個問題,就代表你很可能有種「凡事都愛抄近路」的性格缺陷。這又要怎麼解決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摘自《大學生不要當的28種人》 圓神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