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飛:中國道路文明比德國落後三十年
【大紀元2014年05月04日訊】前段時間在德國、奧地利、捷克和匈牙利等國自駕遊玩多日,租了輛沃爾沃XC60柴油版越野車,行程幾千公里。回國後再開車上路,瞬間對原本習以為常的「中國式交通」感到大不習慣。
在歐洲自駕游難不難?我的答案是:只要你有一個靠譜的導航,解決認路問題,就非常簡單。可在中國大陸開車,即使你對道路無比熟悉,也很難有甚麼駕駛樂趣。那些隨意變線的車輛、長期佔據超車道卻如老牛拉破車一般堵著路慢行的車輛、橫穿馬路的行人,還有動輒衝上機動車道甚至在快車道逆行的電動自行車,都只會讓你狂躁或生出一身冷汗。
德國被譽為「世界上最適合自駕的國家」,雖然「高速不限速」只是個傳說(只是某些路段不限速),但發達的高速路網、高度文明的駕駛習慣,都使得「最適合自駕國家」這一稱號當之無愧。
在德國開車,無處不在的藍天白雲,道路兩旁一望無際的原野,點綴其中的樹林和小村莊,都是百看不厭的景致。但更讓我有所觸動的是速度,平時溫文爾雅的德國人,一開起車來就如同上了賽道一般,個個風馳電掣,即使你以160公里的時速狂奔,後面的車仍然一輛接一輛地超你沒商量。就算高速路況極度繁忙,車流量很大,維持100公里以上的時速也很容易。至於那些狹窄的鄉間公路,時速破百也是家常便飯。
按照很多人對駕駛的理解,「快」就是災難之源,但在如此追求駕駛速度的德國,我多日來沒見過一宗車禍,僅僅在車速同樣快到嚇人的捷克見到一宗小刮蹭事故。汽車喇叭聲幾乎絕跡,我僅在柏林街頭聽過幾聲。
要知道,德國的路網雖然發達,但普遍不寬,許多高速公路都是單向兩車道,在我的旅程中,單向三車道已是極寬敞極「奢侈」的大路了。至於鄉間公路,很多都是雙向兩車道,十分狹窄。而且德國人的汽車擁有量極高,高速公路的車流量一點也不亞於中國。在這種複雜路況下,德國人憑甚麼放膽開快車?又憑甚麼在開快車的同時井然有序?
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只要你在德國開車上路,只需十幾分鐘的體驗,就能明白這一切。
健全的規則和高度文明的駕駛習慣,是德國人開快車的最大依仗,當然,對汽車性能的卓越追求也是一個因素,但它絕不是關鍵因素。
這次赴歐,我選擇從香港飛往慕尼黑,計劃在機場拿車,然後直接前往距離機場60公里的德國老城奧格斯堡遊玩。出發前當然做了功課,瞭解了歐洲人的各種駕駛習慣以及道路標誌。一上高速,便進入了洶湧車流,右側車道和中間車道塞得滿滿的,可就像做功課時所瞭解到的那樣,最左邊的超車道果真是只用來超車的,沒有一輛車會在超車道上持續行駛,每輛車超車後都會自動打右燈回歸中間車道。
在此後的旅程中,無論是德國、奧地利,還是被許多德國人視為「開車不夠規矩」的捷克、匈牙利,我都沒見過佔著超車道不放的車輛,一次例外都沒有。至於大貨車,更是極為自覺,每一輛都乖乖地走最右車道,只有它們彼此超車時才會偶然進入中間車道或左側車道(三車道的情況下),超車後又迅速回歸右車道。
不佔用超車道,對行駛安全大有幫助。如果你速度快,那就選擇超車,在空隙處回歸,比你更快的車也可以超你。這條超車道使得所有對速度有所追求的司機有了一條固定的通道,反觀國內,在超車道上慢速行駛、「佔著茅坑不拉屎」的車子十分常見,即使高速也是如此,這也使得很多人被迫選擇右線超車(這同樣是我在旅途中從未見過的情況),甚至左鑽右竄,隱患大大增加。而且,在高速公路的超車道上慢速行駛,本身就是一種自殺行為,相當於一個人肉炸彈,後面的車子就是炸彈的引線,這樣的慢跟安全完全不搭邊。
國內交通管理者常常以「限速」作為管理手段,這種做法並不負責任,但也有點無奈。在混亂的交通狀況下,過快的速度確實會造成交通事故的增多。不過我還是建議規範對最左側車道的使用,現在大多數高速都有不准大貨車走最左側車道的規定,但這遠遠不夠。
非高速公路似乎更能體現德國人高度文明的駕駛習慣以及歐洲早已完善的交通規則。德國的普通公路,兩側常常是一望無際的原野,視線極為開闊,你在直道行駛時,時常可以見到有車子以極高的時速從岔路上飛奔而來,這樣的交叉路口既然非市鎮中心,也不會有紅綠燈。
如果在國內,不管對方是直行、右拐還是準備左轉,你恐怕都得下意識地將腳放在剎車上時刻準備著,以免對方突然衝出來造成事故。但在德國,你會發現沒有任何車輛會因此而減速,因為,不管岔路上開過來的車子是怎麼樣的時速,是超豪華跑車還是人見人怕的大貨車,它們都會在路口乖乖停住,不管有沒有紅綠燈。
司機們為甚麼那麼乖?是因為有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嗎?不是,約束司機們的東西有兩個,一是路權概念,一是自覺。
據說,中國大陸的交通標誌基本由西方引入,唯獨缺了「路權」中的先行權概念。這次旅途的經歷告訴我,這個被忽視的概念,恰恰是目前國內交通最需要的概念。
「路權」概念其實很簡單,每逢路口,只要你見到黃色矩形標誌,即代表你有路權,可以通行,與此對應的是,其他路口則面對一個紅色倒三角標誌,即代表你沒有路權,必須讓行。在規則內,一般是岔路車輛必須尊重主幹道車輛的路權,等待進入環島(即轉盤)的車輛必須尊重已進入環島車輛的路權。在國內交通標誌中,引入了紅色倒三角的讓行標誌,但偏偏缺了黃色矩形的先行權標誌,所以,有先行權的車壓根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讓行的車未必讓行,使得每個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都存在交通隱患,還大大降低了路面效率,造成擁堵。
這看起來很簡單,但如果你是一個飽受國內交通之苦的司機,稍微細想一下就會知道這個概念的作用。在國內開車,每逢十字路口或環島,只要沒有紅綠燈,就很容易出現你爭我搶,最後亂作一團,誰也開不出去的情況。如果路權概念深入人心,再配合有效的管理手段,道路必將大大順暢——攝像頭和紅綠燈當然有用,但那只是被動的手段而已,如果不能提高國內司機的整體駕駛素質,就是治標不治本。
車速快並不意味著爭先恐後,自駕多日,德國人乃至奧地利人、捷克人和匈牙利人的禮讓也讓我印象深刻。
只要行人是在人行橫道上過馬路,車子一定會讓行。哪怕是一路狂飆的超級跑車,在人行道前也會乖乖停下。我見過一個老爺爺拄著枴杖過馬路,極其緩慢,足足走了大半分鐘,來往車龍靜靜等候,沒有喇叭聲,沒有任何不耐煩。
在國內,你去加油站加個油,拐出來時若遇到車流量大或等紅燈的情況,往往要搶位置才能到直行道上,因為很少有司機會主動讓你,即使沒有人明白搶前那麼幾米到底有甚麼作用。可是在德國,車輛在等待紅燈時都會自動在加油站路口前留出兩個車位的距離,供加油車輛順利轉出。
寫此文當天的上午,我去墓園掃墓,車多人多,塞得滿滿的。想倒車出來時,通道裡沒有一輛車相讓,足足倒了二十分鐘才能把車挪出來。開出停車場又花了近半小時,大家你爭我搶,在狹小空間裡互相卡位,絕不相讓。我走過國內許多地方,一直感覺珠三角的駕駛文明是相對較好的,可遇上塞車,也仍是如此。忍不住慨歎一聲:跟霧霾一樣,中國人忍受這種不文明駕駛習慣的期限,起碼也得三十年。
文章來源:選自「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