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中國航班上的所見所聞讓我們想到甚麼?
【大紀元2014年05月04日訊】如今,世界瞭解中國的方式和途徑可說是千秋各異,接觸和瞭解中國人的場合和環境也可說是千差萬別。報紙上報導的新聞、旅遊景點的邂逅以及國際都市街頭的遭遇都成為了外國友人對中國人不斷進行印象更新、重新審視、反覆體會的重要時機。就在近日,一位來自阿聯酋航空公司的空姐再次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更加能夠近距離體察和解讀中國人的絕佳地點,那便是在中國航班的飛行途中。
這位空姐在網上發帖給大家講述了來自不同國家的空姐們是如何改變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看法與認知的。最初,幾乎所有人對中國的褒獎都是集中在「富」字上,認為中國人非常有錢;而與此同時,大家對日本人的稱讚卻表現出另外一種發自內心的欽佩與敬歎,她們認為「日本人特別有禮貌,日本航班特別有秩序;沒有人按鈴,沒有人投訴;日本街景美,日本人熱情,日本很發達」。聽到這些對日本的讚賞之詞,或許我們也和那位空姐一樣,內心充滿了「羨慕、嫉妒、恨」的混雜情緒。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僅從褒獎的方面來說,日本人卻比中國人豐富的多。如果硬要鑽鑽牛角尖,或許我們還會認為「中國人窮的只剩下錢了」。
在此先不論中國人到底有錢沒錢,也暫且將目光的焦點從中日的差別上挪開,我們可繼續往下看看,如此「富」的中國人在航班上究竟又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事實上,空乘人員在可以自行選擇服務於哪趟航班時,她們常常都會對中國航班避之不及;更有甚至,明明被安排到中國航班,卻通過內部調換,將此航班換給別人。說到這兒,或許大家會感到納悶和不解,為何中國人的航班就這般不招人待見,難道那些外國籍空姐對有錢的中國人心生嫉妒,難道她們固執己見的思維方式本身就透著「傲慢與偏見」?
這樣的疑惑在撰述網文的那位空姐腦中也停留了許久,然而在接下來的數次中國航班的服務行程中,她竟然徹底解開了那些誤解與困惑,從此改變了之前的種種印象和看法。一次令她永生難忘的飛行經歷就發生在一趟中國某大型公司組織員工赴迪拜旅遊的包機航班上。那家公司組織的超級旅遊團包了阿航的77架飛機,在迪拜包了40多家酒店,在阿布扎比的法拉利公園包場了3天;若是外國籍的空乘們看到此情此景,怎能不感歎中國人「怎一個『富』字了得」。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與反差的,卻是飛機上隨處可見的粗鄙行為以及低劣的素養。從飛機剛剛起飛、座椅還未坐熱時,客艙中就有十幾位乘客不停的按鈴招呼已在廚房準備酒水、忙著熱餐的空姐來到近前服務。而這些乘客如此急不可耐的原因卻只是因為他們不知如何使用娛樂系統、或需要熱水,或只想知道甚麼時候開飯。一位帶著孩子的中年婦女則更為「奇葩」,在半夜十二點的時候竟要求空姐給她的孩子上正餐。毫無耐心的她每四、五分鐘都會按一次鈴,或在空姐路過時拽著她的裙子催促。給孩子上餐時,她突然厲聲問道,為何不給她也上一份。而在上餐之後的幾分鐘內,這位母親又奔向機艙的廚房,要求另換一份不帶辣的飯菜。如果說,類似的特例、個別不講道理的乘客在哪個國家都有著存在的必然性,那麼,其身後無數喋喋不休的吵著要毯子、要咖啡、飲料以及急著瞭解飛機上的系統遊戲該如何操作的聲音則足以說明,毫無理解與尊重、無視禮貌與秩序的醜劇能夠在此航班上演,絕非僅有上述的那一位中國演員。
而那批來自大型公司的中國土豪們,他們在此劇目中的全情投入並非只表現在一時一處,吃飯後將餐盤灑滿一地,空乘人員前來收取之時,卻佯裝閉目養神,連僅從腳下拿起遞上的舉手之勞也不願為之,飯後扎堆似的湧向洗手間等等一系列讓外國籍空乘出乎意料、讓親眼目睹的中國籍空乘汗顏的粗陋行為,似乎就在告訴我們,這種低劣、粗鄙之態絕不是出於情急之下的無心之失,而是貫穿於中國人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篆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真性情。
儘管將親眼所見發帖的那位中國空姐不得已的改變了最初自以為傲的「自己人」情結,儘管她的敘說中一直隱約透露著無法抑制的震驚、失望與悲憤,然而,作為中國人,作為一個延續著華夏民族五千年文明血脈的炎黃子孫,她無法對這種群起而為之的粗鄙現象泰然處之、習以為常。她的內心定然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充滿了困惑與不解,為何今天的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竟成了「低劣與粗鄙」的代名詞?
此時忽然想起清末民初的著名儒學大家辜鴻銘先生的那本《中國人的精神》一書,當中的幾句點睛之筆將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詮釋的淋漓盡致。他說,「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糙,但粗糙中沒有粗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醜陋,但醜陋中沒有醜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並無好鬥和囂張」。文章中,辜鴻銘先生用了大量的排比意圖向世人展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即便是身體、心靈和性格中夾雜著毛病和缺點,也不會有甚麼讓你厭惡的地方」。這樣的中國人正是因為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的特質使他們擁有了不同於日本人的「心靈的禮貌」以及「難以言表的文雅」,這樣的「禮貌」和「文雅」也並非出於刻意的表現與誇張,而不過只是言行上時時處處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已。
相比飛機上的那些自私自利,處處以我為尊的中國人,辜鴻銘先生那句「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的描述似乎可被視為「天方夜譚」。看到此時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當作人生信條的中國人,誰又能相信真正的中國人原來是如此深刻的懂得「禮貌」與「文雅」之詞的深意和內涵呢?事實上,這些特質正是中國五千年儒、釋、道文化精神所賦予中國人的天性與本能。我們大可不必困惑於曾經的中國人為何會擁有這般珍貴的特質,而我們真正需要進行反思與深究的,則是中國人在今時今日的環境與背景中為何會將這些特質從靈魂深處剔除殆盡、併力求變種變異,希望不再成為曾經那般譜寫文化輝煌、引領燦爛文明的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一旦開始了這樣的思索、一旦找到了久違的答案,來自世界輿論的錯會與質疑或許才會有釋懷與化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