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德國車銷往中國 隱患浮現
【大紀元2014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婧德國報導)在北京的大街上,隨便一抬眼就能看到不少德國車,前面一輛大眾在路口和對面的奔馳僵持不下,把路口堵住,從後面的保時捷裏不斷傳出不耐煩的喇叭聲,旁邊的寶馬裏也不時傳出一聲抱怨。作為政治中心,北京市民們還能經常看到黑色奧迪組成的官員車隊呼嘯而過,春天兩會期間,更是奧迪雲集北京的時刻。
在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每四輛售出的汽車裏,就有一輛是德國車;而德國每年生產的轎車中,有將近三分之一銷往中國。不難想像,德國媒體認為,對於德國車商來說,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金礦」,但一味專注在這一個國家,將大部份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也給車商帶來不少風險。
中國:世界最大汽車銷售市場
目前,中國是所有汽車商公認的全世界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去年一年賣出了1800萬輛汽車,銷售額每年都能實現雙位數增長。而德國本土去年的銷售總量只有中國的1/6,為300萬輛,而且市場正處於繼續輕微萎縮的狀態。
在中國能夠銷售出比德國多數倍的車,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個是人口基數大,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5億中國人中哪怕只有10%的富人買車,也已經是1.35億輛了,而德國總人口才8000多萬;第二個是中國人擁有汽車的比例還非常低,在德國,每兩個人中就有一輛轎車,幾近飽和狀態,在美國甚至達到每四個人中有三輛車,而中國則是平均每20個人才擁有一輛車。
德國電視一台日前通過數字為車商描繪了一副美好前景:如果中國人擁有汽車率達到德國的水平,那麼在中國大地上將有7億部小汽車在奔跑。如果電視一台的這副美好願景都兌現在德國車商身上,那麼他們一定會賣車賣到手軟,樂到頭暈。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開始放緩,不健康的經濟結構帶來的弊病日益突出,再加上嚴重的陰霾讓政府不得不加強汽車管製,也由於一黨制度下政策多變,不可預知性強,所以外國汽車業內「不能對中國依賴性太強」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德國車商們也紛紛著手在地球上的其它角落尋找開發市場的機緣。
德國車受中國買主青睞
「德國製造」代表著高質量,尤其在汽車製造上,這一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是德國車風靡中國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諮詢公司麥肯錫去年公佈的一份報告,奧迪、寶馬和奔馳這些德國高檔車佔據了中國高端汽車市場的8成。尤其是26年前就打入中國市場的奧迪多年來主導中國豪車市場,去年在中國共售出45萬輛車。寶馬去年在中國售出36萬輛,增長近20%。德國三個品牌中,奔馳墊底,但是業績也達22萬8千輛,增長11%。相比之下,美國另一豪車品牌凱迪拉克去年銷量雖然同比增長67%,創下業績紀錄,但只有5萬多輛。
黑色奧迪轎車是中國官員購車的首選,每年一次在北京召開的兩會,正是北京市民「觀摩」豪華奧迪車隊的好時機。
五年前,生產出的德國汽車中只有12%賣到中國,而現在,這一比例已經翻了一番還多,上升到了28%,為370萬輛。也就是說,三輛德國生產的汽車中,就有一輛是被中國人買走的,相比之下,每十輛德國車中,只有一輛是在美國找到買主的。
去年全世界汽車銷售狀元是德國的大眾公司,全年銷售額達1970億歐元。這一成績和中國市場息息相關,擁有12個汽車品牌的大眾已有1/3的銷售額是來自中國市場,其中核心品牌大眾甚至幾乎有一半是銷售給中國,九年來,大眾在中國的銷售首次超過美國通用,重新坐上銷售量第一的寶座。
安永行業專家福斯(Peter Fuss)認為:中國對德國汽車業的重要性還會快速增長,最遲到明年,中國將超越西歐,而成為德國汽車最大的銷售市場。
德國車過分依賴中國市場
除了奔馳以外,所有德國車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都已超過在德國本土。以去年的銷售明星大眾公司為例,其去年在中國市場賣出的車甚至達到本土的4倍。到2018年為止,大眾計劃在中國投資182億歐元,用來提高生產和銷售水平,並開發新車型。專家預測,到2020年,大眾在中國市場的年銷售量將達到1600萬輛,這意味著,這個汽車集團將完全依賴中國市場。
專家認為,雖然德國汽車工業依靠不斷增強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而取得了近年來的成功,但也需要注意平衡的重要性。
為了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重要的一步是開發美國市場。目前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復甦,未來幾年預計將穩定增長,而且目前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汽車銷售市場,但是只有十分之一的德國汽車銷往美國,只佔銷往中國的德國車的三分之一。
德國認的競爭對手日本和美國的汽車製造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明顯小很多。在中國市場表現良好的大眾在美國和南美洲舉步維艱,去年其在美國銷售下跌7%,在南美洲下跌幅度更大,達10%,遠比不上競爭對手美國通用和日本豐田在兩地的表現。在依舊處在歐元危機陰影下的歐洲,大眾剛剛能保住銷售額,出售365萬輛,比2012年只下降了0.5%。
中國房地產泡沫恐引發危機
德國車亮麗的銷售業績下,機會與風險並存。據德國媒體報導,在中國市場風光一時的德國生產商們現在私下裏已經開始表示有所擔心:如果中國出現經濟危機該怎麼辦?汽車市場疲軟了該怎麼辦?
2014年第一季度結束,在經濟放緩、銀行收緊貸款下,中國房地產成交量出現大幅度下滑,房地產泡沫出現破裂跡象。3月初先是二三線城市樓價大跌,面對強勁的降價潮,近日一線城市房價相繼以各種促銷方式降價出手。一些房地產和經濟專家紛紛預言中國房地產今年或明年將會崩盤。
專家認為,由於房地產行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一旦該行業受損,增長將失去動力。再加上目前中國企業負債率125%,遠超發達經濟體的50%到70%的正常水平。最近幾個月,已經出現了一些民營煤炭、鋼貿、食品和中小房地產企業因為錢荒而違約的情況。在經濟失去增長力的情況下,這些隱患將會逐一浮出水面。
因為房地產泡沫破滅而引起的經濟大蕭條是有前車之鑒的,19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出現大倒退,1995年時,日本GDP還曾達到美國的71%,到去年只有30%多。如果中國爆發危機,可以預見到,大部份中國人將失去支付外國車的能力,中國人創造的賬面財富將大幅縮水至少一半以上。
大部份中國人失去購買力,這對外國轎車廠家來說,將是一場噩夢。
國產車尚無法構成威脅
無論從外形上,技術上還是舒適程度上,雖然中國本土車仍然和外國車有不小的差距,但是過去幾年其在質量上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在人們都很愛面子的國度,擁有一部德國車是身份的象徵,這遠遠不是可以用「德國製造」質量好解釋的,也不像奧迪廣告中說的「科技創造進步」那麼簡單。如果去除這些感情上的因素,別人如何看自己的考慮,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人因為價格的差距而選擇國產汽車,尤其是在中低車型領域。
大多數時間,開國產車和開外國車沒有太大區別,在中國城市裏開車時,很多時侯只是以步行的速度往前挪動,出遊的時侯有可能走一會兒停一會兒地被堵在通往郊外的路上,那麼一輛車能開到每小時200公裏還是150公裏,又有甚麼區別呢?
政府控製市場 打你沒商量
在一個政府對市場進行過多干預的國家,生產廠家免不了心中升起不安全感,因為誰也說不好,這個政府下一步想做甚麼。
德國車商去年三月份一年前才感受到,中國政府願意不惜利用不乾淨的手段來毀掉德國車的這種形象。官方電視台播出了”德國高級轎車車內空間有臭味”的報導。稱有毒的阻尼片是臭味的來源,雖然德方車商很快就反駁了相關報導,但是至今為止,如果在中文谷歌裏檢索相關文章,看到的仍然是鋪天蓋地的負面報導,因為這一條報導被數十個國內網站轉載,外加更多的論壇,而德國人的解釋卻不知道被丟到了哪個角落了。
在中國官方報導中,中國專家被請出:中國重汽技術中心材料工藝所高級工程師周光亞說,奔馳、寶馬和奧迪車上的阻尼片如果有臭味,就很有可能像汽車配件商所說的那樣是瀝青做的。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寶馬車內使用的阻尼片早已被德國寶馬棄用了20年。
報導中還說,車主們普遍反映車裏有異味,「跟動物屍體的味道一樣」,一位蘇州車主袁先生還說,他因為受不了異味,經常戴兩三個口罩。
報導中清一色是討伐的口氣,沒有採訪任何一位對寶馬和奔馳車滿意的顧客,更沒有給德國車商申辯的機會,讓人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儘管大部份中國人不願意相信報導中對自己愛車的評價,儘管在過去的一年裏,德國車銷售量仍在快速增加,但一年前的這件事對德國各大汽車品牌的中國市場經理人來說仍是個警示:中國政府遲早會扶持鼓勵自己的汽車品牌,到那時,如果中共當局想搞你,那是沒商量的。
環境污染導致限制車牌更嚴
一年多來覆蓋中國大部份面積的陰霾天氣也給汽車銷售帶來負面影響。為了治理環境污染,北京從2011年就已經開始實行汽車「限購令」,依靠搖號分配車輛指標,到目前為止,中籤比已經從最初的1:10.6降到了1:100,也就是說,100個想買車的人裏,只有一個人能如願得到車牌。
而隨著陰霾的範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嚴重,今年更加嚴格的汽車限購新政也將出台,這個1:100的中籤比紀錄還將繼續刷新。
北京剛剛開始宣佈搖號發車牌時,各大車商的股票紛紛暴跌。因為其他城市地區也漸漸發現,中國不僅僅是被籠罩在持久的大霧下,而是在有毒的霧霾中。所以,其他人口過百萬的城市不久後也開始限制新車上路的數量。
德國《時代週刊》日前的一篇文章中說,許多中國大城市已親身感受到了5年內汽車擁有量增長3倍而帶來的後果,汽車尾氣能夠將燒煤過程中產生的微粒污染物聚合在一起,形成有毒氣體,連高級過濾裝置也無能為力。對此,中國政府計劃通過限制機動車出行以及大幅度減少新車數量來減少空氣污染。車商們2014年第一季度銷售業績之所以亮眼,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客戶害怕限制令下達,而匆匆出手買車。如果限制令真的開始執行,那麼中國汽車市場銷售量會一落千丈。明年的四月的北京車展上,就不會像今年如此到處充滿了狂歡的氣氛,而是變成了狂歡後的頭疼。
瞭解德國社會的最佳途徑 – 大紀元歐洲生活網:
www.dajiyuan.eu
(責任編輯:吳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