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國際要聞

行動派莫迪上任 印盼終成強權

【大紀元5月26日報導】印度自詡成為世界強權,但大國主義的潛力遲未展現。現在印度人選出政治強人做總理,行動派的莫迪能否帶領這個國家擺脫「明日強權」印象,一圓大國夢?

據中央社報導,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推動「不結盟運動」,謀求與美國和蘇聯平起平坐的大國地位,在兩大集團間扮演「力量平衡者」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取得「大國」地位。

印度自詡要扮演維護,甚至主導國際政治體系運作的「哥」字輩角色,卻不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雖為金磚國家(BRICKS)集團成員,但對國際事務所能發揮的影響有限;在諸如美國監聽風暴、敘利亞危機、烏克蘭危機等議題上,國際間根本聽不見印度的聲音。

這凸顯印度「大國主義」精神與國家發展重心的失衡與矛盾,也反映國際地位與印度的強權企圖存在極大落差。

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國際關係研究院加拿大美國與拉美研究中心教授威加雅拉克什米(K.P. Vijayalakshmi)直言:「印度的國力跟自己的志向天差地遠,我們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印度跟美國和西方國家關係良好,跟俄羅斯的關係更是緊密。威加雅拉克什米告訴中央社記者:「在諸多國際議題上,我們很難選邊站,無法承擔與美國或俄羅斯任何1個夥伴為敵。我們必須非常小心。」

印度過去25年來都是聯合執政,光為留住盟友,多個聯合政府就已焦頭爛額。這是為何新德里政壇長期聚焦國內事務,外交政策難成重點的原因。今天宣誓的新政府穩定過半,加上盟友甚至掌握國會下院(Lok Sabha)近2/3席次,讓人對莫迪(Narendra Modi)推動「積極主動外交」(Proactive Diplomacy)寄予厚望。

新德里智庫國防研究與分析學院(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es)助理研究員斯里瓦斯塔夫(Sanjeev Kumar Shrivastav)認為,擁有穩定政府的莫迪,外交政策會更堅定、更聚焦。他告訴中央社記者:「他是個行動派,而且會對任何威脅快速反應。新政府會比前政府更強悍、更積極主動。」

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而言,與美國的關係大概是外交政策最重要的1環,印度也不例外。雙邊關係存在若干挑戰。

2008年印度、美國簽署民用核協議,結束34年核貿易禁令,對兩國關係具里程碑意義。但印度「核損害民事責任法」(Civil Liability for Nuclear Damage Act)2010年通過後,對印提供核電機組須承諾巨額事故賠償,額度甚至超出民間企業能力所及。敲開印度核巿場大門的美國竟無利可圖,這讓華盛頓無法接受。

去年底印度外交官在美被捕風波一度使雙邊關係裂痕加深,現在看來則似已「船過水無痕」。隨美國可望下月任命新大使,兩國關係將展現新氣象。

另外,儘管莫迪不曾針對遭美國拒發簽證1事公開表達立場,但一般認為他不太可能跟華盛頓敵對。威加雅拉克什米說:「雙邊關係可能不順暢(uneasy)。歐巴馬(亦譯:奧巴馬)已邀莫迪訪華盛頓,且看他如何回應。」

實力是國際政治的遊戲規則。儘管對於所應擁有的國際地位深自期許,但不容否認,印度仍是個人均所得1500美元、擁有3成文盲人口、近2億700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國度。

威加雅拉克什米說:「印度1950年代就被認為擁有成為強權的潛力。但如果我們原地踏步,無法將政治、軍事和經濟潛力變成現實,我們終會變成巴西的翻版。獨立將近200年來,巴西一直被視為『明日強權』,到現在它還是。」

(責任編輯:張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