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新崛起公民運動 未來3勢力抗衡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以台灣學生與公民發起的「太陽花學運」,大多是兩袖清風、無權無勢,憑著一股堅守自由台灣主權的心意所崛起的公民運動,台灣過去非藍即綠問題已被打破,現在崛起一股新勢力,稱之為「公民運動」;這股勢力使中共3年內逼台簽訂否定自由主權之政治協議的陰謀遭受重大挫敗,「從經濟統一到政治統一」的整體謀台戰略受到顛覆性的打擊。

國民兩黨各自盤算

目前這股新勢力以青年世代為首,勢力龐大且不斷有公民加入。因此,國民兩黨支持者板塊開始移動;國民黨因忌憚這股勢力,無所不用其極地將其抹綠,讓原本淺藍族群,認為學生為民進黨新興勢力而選擇做壁上觀。

而民進黨則盼藉拉攏這股勢力,以便壯大自己,以與國民黨抗衡,因此刻意模糊與學生的關係,營造霧裡看花又曖昧的情感,繼續抓著這種虛無飄渺的想像支持力量。

青年不願受共產體制左右

有別於政黨勢力與權貴豐厚資源,這群學生因台獨言論被抹綠,不過這群20出頭年輕人所表述台灣獨立精神與民進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

這群學生出生於李登輝時代,到陳水扁時代,正是充分享受自由的一群新世代,其主張的台灣國,是基於中華民國的架構之下,不願被對岸共產體制所控制,捍衛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與台灣保存的中華文化。

民進黨創黨時,則是建立於「台灣共和國」,捨棄中華民國的國號,成為台灣族的架構。

兩者辨別方式在於,從這次學生所提出的民間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版本」可窺見端倪,學生要求在目前體制架構下立法簽署的任何協議;與民進黨一邊一國的論點並不在同一基點。

民間版的法案名稱採取較為中性的「兩岸」,來定位台灣與大陸的關係,並未如在野黨版本使用「台灣與中國」的用語,主要目的是規範「我國政府」進行兩岸官方交流簽署書面協定時,所應該遵守的民主程序與謹守的人權價值,而非重新定位兩岸關係。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範圍除「中華民國政府」治權所及的台灣之外,還包括「中華民國政府」治權所不及的大陸。在中華民國政府治權所不及的大陸上,有個統治當局,也就是實際擁有治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只是強調「政府」間互不否認治權的官方交流。

不過行政院仍認為,民間版使用「台灣中華民國政府」與「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是將兩國論入法,其實只是在模糊「政府」應該受到民主監督的焦點。◇

(責任編輯:明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