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趙匡胤喝官酒的曹彬
宋太祖趙匡胤做大將時,曾在澶州侍奉周世宗,當時曹彬為周世宗掌管著茶和酒等。趙匡胤有一天向曹彬要酒喝,曹彬說:「這是公家的酒,我不能給您。」然後,自己買酒給趙匡胤喝。
等到趙匡胤即宋太祖皇位後,太祖對群臣說:「世宗時期的官員,不欺君的,只有曹彬一人了!」因此,把曹彬當作心腹大臣,委以重任。(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曹彬的可貴不僅是待人真誠,不勢利,不相欺;更可敬的是公私分明,私客不用公酒,毫不含糊。小處見大,難怪宋太祖能委以重任。
趙孝身為官僚,心懷布衣
趙孝,東漢人,字長平。曾拜諫議大夫,遷衛尉。
趙孝因為父親趙普是田禾將軍的緣故,所以被任命為侍郎。趙孝每次請假回家,都是穿著樸素的衣服,親自挑著擔子。有一次,他從長安返回,想在郵亭休息。郵亭的負責人,早已聽說趙孝要經過這裡,特意把住所整理得乾乾淨淨,等待趙孝前來。
趙孝到達郵亭,沒有說自己的名字,郵亭的長官不予接納。還問他說:「田禾將軍趙普的兒子從長安來,甚麼時候能到呢?」趙孝說:「不久就到了。」
於是,趙孝就迅速離開了這裡。(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司空見怪,習以為常。但在趙孝看來,常而非理,自己本是百姓子孫,為百姓所養,為百姓所育,有何資格高於百姓,優於百姓?只有心繫百姓,才能為百姓所容。趙孝迅速離開這裡就是為了保持普通百姓的身份,以免玷污了平凡而純正的靈魂。
古人云:「人但知滌其器,而不知滌其心。」洗淨器物容易,洗心使良心不受污染,就難;所以首先要保持心靈不受污渠。
清貧者的胸懷
唐順之,字應德,號荊川,明朝時的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年)會試第一。平倭寇有功,官至右都御史、鳳陽巡撫。有《荊川先生文集》傳世。
唐順之在年少時,就討厭奢侈和浪費。不管夫人給他穿上多麼合適、漂亮的衣服,他穿上後,就羞於出門。他的衣服大都是舊的,後來雖然當了官,可是連一件用苧麻布制的衣服也沒有。在家裏,他就穿一件用黑布做的衣服,已經穿了十多年了。
在城郊和鄉下來往時,他只坐一艘小船,盤腿坐在上面,看見他的人,不知道他身居高官,常常侮辱他。
他家的床鋪就是一塊大的門板,冬天冷了,就在上面放置些柴草取暖。有個姓懷的老人,看到這種情況,忍不住流下淚來,買了一張床送給他,他才有床可睡。但是仍然沒有厚點的被褥,有一次,他病得厲害,就從熟識的人家,借來一床軟褥子,病好之後,立即把褥子還給了人家。(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明朝唐順之,官至巡撫,卻沒有一張正式的床,病重時還得借用別人的褥子。現在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這又是真實的歷史。他這種嚴於律己操守,幾乎到了苛刻自己的境界,確實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聲色之娛的寇準
寇準做樞密院學士時,皇上賞給很多絹帛。寇準的奶媽哭著說:「你媽媽去世時,想弄點細絹做個被子,卻沒能弄到,哪裏知道今天會有這麼多絹帛啊!」寇準聽後痛哭起來,於是把屋裡的金銀財寶絹帛,全部份給、賙濟了別人。
寇準對外人非常大方,對自己則十分節省,更對歌舞女色,沒有愛好。臥室裡只有一個黑色的帳幕,已經用了二十多年了。偶有破損時,就叫人補好。有人用西漢公孫弘裝窮的事,奚落寇準;寇準回答說:「公孫弘那是欺世盜名,我是一片赤誠。我自己節約一點,不求名利,對別人又有甚麼害處呢?」奚落的人,感到很羞愧。(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得到皇上的賞賜,本來是件大喜事,卻令寇準的奶媽,想起了過去的艱苦。寇準也能舉一反三,隨即將財帛分給了別人,這是難能可貴的高尚品德,又何懼別人奚落諷刺。俗話講:「嗑瓜子嗑出個臭蟲來—甚麼人(仁兒)都有。」咱們別放在心,各行其道可也!
王夷甫設法治妻
王夷甫的夫人是郭泰寧的女兒,沒有才能卻性情暴烈,喜歡聚斂財物,貪得無厭,而且還干預朝政。王夷甫很擔心她這樣會帶來災禍,但又制止不了她。當時,他們的同鄉人、幽州刺史李陽,是京都大俠,郭氏很怕他。王夷甫就多次用此人嚇她,說:「不只我說你不能這樣做,李陽也說你不能這樣做!」
郭氏聽後,果然害怕。從此以後,她的壞作風,才稍有收斂。(劉義慶《世說新語》)
【附言】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堅強的女人。」其實,一個貪官的背後,也一定會有一個貪婪的女人。對於「聚斂無厭,干預人事」的妻子,如果自己無力禁止,也應學學王夷甫,借外力而治之。絕不能放任自流,姑息遷就。
劉大夏不走後門
劉大夏從戶部侍郎任上休假回家,在祖墳旁邊,搭了一座草房,在裡面讀書,而且做《東山賦》以明其志:「平生不通請托(不拉關係,不走後門),薄田僅供衣食。」鄰里中有人肆意侵奪他的財產,他也不管,不與他們相爭。
劉大夏說:「財產必須自己務農經商去掙,凡是花了力氣掙來的東西,才能安心地用,其餘不費力得來的財物,終究不是自己的,子孫們也不把它們看得很重,更何況用不正當的手段,將公家的財產,據為己有呢?」後來,劉大夏又被起用為兵部尚書。回鄉後,仍然居住在草堂裡,並且又做了《東山後賦》,每天戴著斗笠,騎一頭毛驢,遊玩於山水之間。(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辛勞而獲,心情舒坦;不勞而獲,終非己有;不貪不佔,心安理得。」
「平生不通請托,薄田僅供衣食。」劉大夏的《東山賦》表明了他的淡泊與瀟灑。他是個有著清風道骨的高尚之士,故而為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