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環球影視

《通布圖》自由主題獲讚 導演戛納垂淚

【大紀元2014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綜合報導)法國當地時間5月15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揭幕次日的夜晚,由毛里塔尼亞導演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Abderrahmane Sissako)執導的《通布圖》(Timbuktu,又譯:廷巴克圖,群鳥之悲)作為主競賽單元展映的首部影片進行了展映;該片傳遞的堅守自由的信念,獲得滿場觀眾長時間的熱烈鼓掌;導演在映後答記者問時也不禁掩面淚下。

2014年5月15日,《通布圖》(又譯:廷巴克圖)導演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在戛納影展記者會上。(Ian Langsdon -Pool/Getty Images)

希薩柯的《期待幸福》(Heremakono)2002年曾入圍「一種關注」單元。12年後亮相戛納的《通布圖》作為其第四部長片,透過平靜的鏡頭見證當代西非民眾遭遇的恐怖主義,喚起觀眾對擴張中的伊斯蘭聖戰組織的關注。

影片故事發生在被聖戰組織控制的馬里沙漠城市通布圖,在這裡,音樂、舞蹈和足球等都被禁止;除了眼睛,女人們要掩藏起全身皮膚,人們的臉上看不到笑容。然而,民眾卻以不同方式堅守著自由:孩子們在沙地上踢起看不見的足球;年輕人在屋中和著吉他合唱;一個男孩被迫錄製改變信仰的視頻(看似將用作自殺炸彈視頻),卻低下頭去,怎麼也說不出不再喜歡說唱樂的話。捍衛自由的人們被執施以殘酷而荒誕的刑法。淳樸的基丹一家居住在城外的沙丘,一場意外死亡事件卻讓基丹接受了恐怖組織的審判。

不同於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12年》(12 Years A Slave),影片沒有著重呈現真實存在的血腥殘暴,而是讓觀眾看到組織頭目的荒誕、愚蠢與虛偽;同時,伴隨壯闊的非洲景色,也穿插了溫馨的生活場景,以及一些有象徵意味的鏡頭。放映後,西薩克導演在答問時因激動而掩面落淚,現場記者則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他的支持。

2014年5月15日,《通布圖》(又譯:廷巴克圖)導演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在戛納影展記者會上。(Ian Langsdon -Pool/Getty Images)


西方主流媒體對該片均給出好評,如《好萊塢報導者》評價其為「詩意的社會悲歌」,「與這種意識形態的殘忍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普通居民的人性之暖,從市場上勇敢拒絕戴手套的女魚販,到遭受鞭笞時流淚吟唱的年輕女子」。英國《衛報》將影片和描寫埃及革命的電影《困獄寒冬》(Winter of Discontent)做比較,評價本片「在絕望與希望之間徘徊,同樣具有深切動人的質素」。

本片導演希薩柯在馬里長大,後移民歐洲。該片由法國投資,拍攝於毛里塔尼亞的馬里邊境。在當日發佈會最後,希薩柯說:「當你有機會拍電影的時候,你需要超越自己、承擔風險。我屬於非洲,所以我有一種責任感。沒有別的地方的導演能比非洲導演更瞭解非洲,這也是我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

2014年5月15日,《通布圖》(又譯:廷巴克圖)導演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中)及眾演員亮相戛納影展首映式。(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責任編輯:李湘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