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行業的頭號「殺手」不良貸款猛增
【大紀元2014年04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寶睿報導)近年來,在大陸經濟不見起色下,銀行業出現的不良貸款數量迅速增長,不良貸款更一直被大陸銀行業稱為頭號「殺手」。僅今年1月和2月份一下劇增至600億元,而去年新增不良貸款是1000億元。在不良貸款總額飛速巨增的情況下,各大銀行加大了對不良貸款的核銷。
不良貸款在快速增長
據大陸12家上市銀行的年報顯示,截至3月31日,12家上市銀行新增不良貸款總額達763億元,較2012年新增的303億元增加了460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51.87%。
有業內人士說,2013年整個銀行業新增不良貸款約1000億元,但到了2014年,僅前兩個月,新增不良貸款已達到600多億元。由此可見,銀行不良貸款在快速增長。按這個增長速度,2014年各季度新增不良貸款的數量將會相當嚇人。
截至2013年末,建行不良貸款率為0.99%,與上年持平;農行不良貸款率1.22%,較2012年下降0.11個百分點;交行去年不良貸款率為1.05%,上升0.13個百分點;工行和中行同期不良率為0.94%和0.96%,分別上升0.09個百分點和0.0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截至2013年末,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加25%、2.25%、12%、14.26%、27.1%,五大行的逾期貸款餘額總計4550億元,較去年初增532億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近幾年,銀行不良貸款增長加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信貸投向了低效、過剩的行業。有些項目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償還貸款的本息,唯有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來支撐。
長三角成為不良貸款的高發地
據大陸媒體報導,長三角成了不良貸款的高發地,2013年,建行48%的不良貸款、中信銀行52.93%的不良貸款、招商銀行45.07%的不良貸款,均發生在此區域。
有數據顯示,建行的長三角地區資產質量在全行中壓力最重。建行在長三角的五家一級分行的貸款及墊款餘額在全行占比為20.74%,不良貸款佔了全行的48%,而在2012年,該比重為44.15%。
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中,2013年,長三角區域在全行中占比高達52.93%,不良率為2.22%,而上年占比只有43.04%,不良率為1.24%。
據分析,長三角之所以成為不良貸款的高發地,主要是因為該地區有相當一部份民營中小企業運營出現了困難,嚴重出現產能過剩,償債能力下降等影響導致。
銀行業大量處置、核銷不良貸款
在不良貸款總額急速巨增的情況下,各大銀行加大了對不良貸款的核銷。據統計,據大陸12家上市銀行公佈的2013年年報顯示,截至3月31日,2013年12家銀行的不良核銷總額達到806.37億元,與2012年的328.54億元相比,增加了477.83億元,增幅145.44%。
工行僅去年就核銷及轉出不良貸款178億;建行去年處置了485億元不良資產,其中打包核銷157億元。交通銀行在2013年累計壓降表內不良資產人民幣274.7億元(包含批量打包在內),其中清收不良貸款人民幣268億元。累計現金清收不良資產人民幣133.50億元,清收質量持續提升,累計核銷不良貸款人民幣118.1億元。農業銀行去年則嚐試打包轉讓41億元不良貸款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有數據顯示,民生銀行2013年全年核銷轉出不良貸款114億,而其中有102億發生在下半年,不良核銷轉出率創歷史性地達108%。
多家銀行一邊對不良貸款進行處置或核銷的同時,另一邊廂,銀行的不良貸款卻急劇增加。
難怪,農行風險管理總監宋先平認為,最關鍵的是從上游控制不良貸款的生成。
雖然大陸銀行業一直保持著將壞賬停留在貸款餘額的1%左右,但值得推敲的是,銀行是通過將不良貸款處置、核銷而達到的。所以,在銀行公佈的財報中,民眾是看不到風險的存在的。所有的危機都被銀行業以低壞賬率,高利潤的「好景象」遮蓋著。這一切,報喜不報憂的做法,和大陸當今政府極為相像。
美信諮詢首席經濟學家周彥武稱,中國壞賬率之所以那麼低,是因為中資銀行習慣於把貸款進行展期和重組或乾脆賣掉,而不是確認為壞賬。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moonsun2288@gmail.com
(責任編輯:謝東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