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年失業激增 搬與父母同住爭執多
【大紀元2014年0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近年來,美就業市場持續低迷,高失業率的洪潮讓不少年輕人搬回與父母同住。近期統計數據發現,加州50至64歲年齡層也悄悄地搬回老家與父母同住,激增比例竟是年輕人的兩倍多,這充分反映了2008年肇始的經濟大衰退,造成嚴峻的經濟後遺症。
據《洛杉磯時報》日前報導,羅爾(Debbie Rohr)女士與丈夫及16歲的雙胞胎兒子現在住在加州中部的薩利納斯(Salinas)市的房子,頗具牧場風格,還擁有3間擺設經過精心佈置的臥房。其次,這房子的廚房寬敞,從窗外看去,院子裡種滿了玫瑰花。這是一間溫暖且舒適的住房,這或許是52歲的羅爾,人生這個階段該有的生活方式。
羅爾一直長期失業,加上去年也丈夫失去工作,由於經濟因素所迫,她搬回老家與77歲的母親同住。她以前萬萬沒想到,她又搬回到童年的寢室,她曾經在屋內掛著澳洲女歌手奧莉薇亞紐頓強(Olivia Newton-John)的海報,以及蜷縮在房間一角,喜愛無比的比士利夫人娃娃(Mrs. Beasley doll)。
中老年人搬回與雙親同住 人數竄升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衛生政策研究中心,以及社區經濟發展透視中心統計顯示,2012年之前的7年期間,加州50至64歲住在父母家裡的人數急增了67.6 %,約有194,000人 。
UCLA負責這項統計數據的公共衛生教授華勒士(Steven P. Wallace)表示,人數急速竄升,幾乎都是源自經濟衰退所造成的財務困境,而非基於照顧年邁父母的需要。這些數字相當驚人。一般人通常會認為,這個年齡層財務狀況十分穩定,而且進入中年職業生涯,他們可能正在規劃提前退休,也曉得退休後的去處。然而,突然間大家看到卻有不少人回家與年老父母一同居住。
與50和60年代的年輕世代相比,現在年輕人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情況日益增多。相同的資料顯示,加州有160萬18至29歲的年輕人,依然居住在童年臥室裡。2006年以來,這個人數增漲了33 %,比例卻只有50至64歲年齡層的一半。
中年人搬回老家與父母同住人數激增,反映了2008年下半年肇始的經濟大衰退,嚴峻的經濟現實所造成的驚人後果。長期失業對老年人的衝擊尤為突出。美國勞動統計局計算,截至去年12月底,美國55歲以上,失業一年以上的人數高達617,000人,是2007年底的5倍之多。
如同羅爾的例子,那些50歲搬回老家的情形,是他們所能採取的最後手段。許多人都耗盡積蓄,雖然有人仍有工作,卻無力承擔諸如洛杉磯和舊金山地區高漲的租金。
不論是何種原因,搬回與年邁的雙親居住,招致了兩代間情感的撕裂。即使羅爾開口要求全家搬回老家,都是難以跨越的鴻溝。她說:「媽媽,我感到非常抱歉,但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我害怕面對未來,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也不會這樣做。可能早就住在車裡了。」
美佳(Jenny Chung Mejia)也了解箇中辛苦。她是洛杉磯的社區經濟發展透視中心的公共政策顧問,她協助人們和社區恢復經濟活力。她說:「這是一生中料想不到的脆弱處。中年人應是家庭經濟來源的供給者,更是自己、家人,也許是父母的經濟基石,但一切都情勢逆轉,原本的規劃也被破壞殆盡。」
生活重擔增 兩代衝突多
與父母居住也帶來了更多生活上的不便。父母同樣感受到孩子的焦慮情緒。即使每年有固定收入的年長者也會產生疑慮,他們投入設備或食物的額外花費,終有讓儲蓄耗盡的一天。羅爾的母親古拉特說:「當我用盡所有的金錢,誰來幫助我呢?」
此外,多年獨居的生活後,女兒的家庭搬入,讓她跳脫了原本細心安排的生活節奏。古拉特表示,「我知道要避免這點非常困難,因為他們侵入我的生活空間。但以我的角度看,我享受多年的平和與寧靜生活,也喜歡自己佈置房間的方式,所有東西都有一定的位置,家具要整潔、乾淨,現在多了4個人搬進來,更多的衣服要洗,是非也跟著多起來。」
母親睡在其中一間臥室,另一間臥室當辦公室用。羅爾、丈夫和雙胞胎16歲男孩都擠在第3間臥室。男孩都睡在床上,羅爾和丈夫則打地鋪。羅爾終於了解,即使一般的家庭相處,也出現了緊張關係。
去年10月羅爾一家搬入,起初古拉特並未允許羅爾丈夫— 羅恩(Ron)睡在家裡。他晚上得睡在街角的車上。古拉特說:「我們那個時代的丈夫是將家庭照顧放在首位,家庭是第一優先的。我的想法是,你既是一家之主,應該有能力維持他們的生活所需。不過,羅爾覺得她母親的作法是殘酷的。「她絕不讓他進來家裡,也不准他使用洗手間。」
之後,羅爾丈夫找到一份臨時工作,古拉特才讓他搬進家裡。古拉特說:「我覺得應該沒問題了,他有了工作,就需要好好睡覺。我並非鐵石心腸的那種人。」
羅爾說,她母親最近搬至親戚家住,並要求3星期之後,亦即她回來之前,全家得搬出去。羅爾已經好幾個月四處瘋狂地找工作。她願意擔任任何工作,但幸運之神迄今尚未降臨。
羅爾感傷地說:「精神上真的很痛苦。不能為家人提供物質所需,卻得搬回家與媽媽同住,更感到有些無助。」
(責任編輯: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