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軟性新聞

台媒:家長老師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六成受困擾

【大紀元2014年0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最近台灣媒體公佈一項調查發現,有情緒障礙與困擾的中小學生愈來愈多,其中「人際困擾」和「課業壓力」是中小學生最大負面情緒的來源。面對情緒困擾62%的中小學生表示,不知該怎麼辦。專家支招,幫助孩子轉化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不僅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還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的沮喪、消極、沉悶、焦慮、緊張、憤怒、悲傷、痛苦等都是孩子負面情緒的體現。

「人際困擾」和「課業壓力」是主因

為了探究當今國中小學童的情緒問題,台灣《親子天下》透過問卷大規模調查四到九年級中小學生及中小學輔導教師,全面體檢學校與家庭的情緒環境。《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表示,問卷結果顯示近九成六輔導老師認為有「情緒困擾」的學生愈來愈多,「人際困擾」和「課業壓力」是中小學生最大負面情緒的來源。

輔導老師則指,來輔導室求助或諮詢的學生問題有近九成(87%)是「人際或感情困擾」,排名第一,中學生的比例又比小學生高;有近六成(58%)問題是「情緒困擾」,排名第二;「家庭氣氛不佳」,如:親子衝突、父母吵架、家暴兒虐等,也有五成一,排名第三。

據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等機構透露,中國大陸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千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並呈上升趨勢。其中,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到32%。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會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死和致殘原因。

現今兒童行為問題、學生心理衛生問題、自殺等問題明顯增多。據世界衛生組織調研,中、小學生精神障礙,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據估計,有30%會發展為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癮、吸毒、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率是普通人群的5至10倍。此外,有16%到25.4%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表現以焦慮不安、恐怖、神經衰弱、強迫症和抑鬱情緒為主。

家長與老師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調查中發現,孩子就算有煩惱或困擾,也不願向身邊大人求助。其中小學生遇到煩惱時,半數不會找老師訴苦,32%不願和爸媽談;而中學女生,64%不會找老師談,42%不會找父母溝通。

進一步調查發現,孩子不願意跟身邊大人求助是因為大人把孩子往外推。調查顯示,62%的孩子說,父母會在自己面前吵架;62%孩子表示父母曾對自己大發脾氣;14%的孩子目前正遭受父母吵架等「家庭氣氛不佳」的情緒困擾。

進一步交叉分析後發現,回答父母「總是、經常當著自己面吵架」的孩子,遇到煩惱不願優先求助父母的比例有43%,回答「家庭氣氛不佳」的孩子,五成二遇到煩惱不會找父母。調查顯示,39%中小學生表示老師曾體罰學生,23%的學生說老師曾侮辱學生。回答「老師會亂發脾氣」的孩子中,有七成遇到煩惱不會找老師,都比平均值高出許多。

由此或可見父母、教師自身情緒的管理能力不足,更容易導致孩子情緒困擾 。

專家提解決方法 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在台灣推動兒童情緒教育十多年的芯福裡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認為,當今一切問題行為的根源,其實都來自情緒。校園中的霸凌、衝突行為,真實反映出孩子在面對情緒時的困境。楊俐容表示:「情緒是自然存在的,感受沒有對錯。但情緒反應的恰當與否,以及情緒調節的方式則需靠後天學習。」

美國耶魯大學情緒智能中心(Yale Center for Emotional Intelligence)研究顯示,要求孩子「停止霸凌」,或是設定各種反霸凌的「規定」來禁止霸凌,這種做法可能短期有效,但是長期來說將是種災難。美國「抗霸凌」的歷史經驗顯示,在家庭和學校全面推展情緒教育,才是治本之道。

每個人都需要愛,每個人都需要理解和認可,何況我們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當父母發現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要幫助孩子消除或轉移。母親大學親子教育專家郝大鵬老師建議:家長要增強與孩子的交流,與孩子有一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這樣可以及時的發現孩子的負面情緒,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好地幫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父母發現孩子難過傷心時,要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體諒他的感受,並用肢體語言,如與孩子擁抱、撫摸孩子的頭部、輕拍孩子的肩膀。讓孩子直接感受親人的關愛,這種療傷的辦法是最見效果的。然後在語言上與孩子共情。

馬來西亞薩提亞中心首席導師林文采在《情緒管理百分百》講座中提到,當一個孩子發脾氣大喊大叫時,如果父母說「不要叫!」那是沒用的,父母要對孩子表示你瞭解他很生氣,說:「我看到了,你真的很生氣,很痛苦。」如果一個孩子氣的一拳把門打破,父母看到了甚麼?如果你看到的是: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暴力,必須停止,這就錯了,而應該說:「我看到你真的很痛苦,你一定心裏很難受。」只有這樣,才會幫助孩子把情緒垃圾倒出來。愛講話的孩子一般不會使情緒積累到失控的地步,所以應鼓勵孩子講、寫出自己的心情,只有當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脫離出來時,才可能聽進你的道理。

賽斯身心靈診所臨床心理師張黛眉介紹以下4種方法,引導孩子轉變負面情緒。

1.同理孩子的情緒:孩子有負面情緒表示他可能有挫折感。找時間和他聊一聊,說出父母的擔心,瞭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媽媽看你碰到不想面對的事情時,就會很生氣;其實媽媽碰到困難也會很煩躁,要不要告訴我你的困難是甚麼?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2.轉換負面的情緒:當人被負面情緒佔據,就沒辦法理性思考問題。因此在情緒出現的時候,要接納、安撫孩子的情緒,轉換情緒之後才能心平氣和的面對問題。

3.幫孩子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孩子討論事情的困難在哪裏。陪孩子一起面對,對孩子做到的事立即給予肯定。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和複習功課,是因為無法得到成就感。觀察孩子的學業表現,幫孩子訂定可以達成的目標,給予獎勵和肯定。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和結果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時,孩子就會有動力。目標不要太難,稍微努力就能達到的標準,才能激發他挑戰的動機。

4.回顧成功的經驗:常提醒孩子看他上次如何化解情緒、克服困難、完成作業。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提升自信心,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