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你可聽見刀魚的嗚咽和控訴?
【大紀元2014年04月25日訊】鰣魚河豚刀魚一直被譽為「長江三鮮」。目前,鰣魚河豚已經滅絕,刀魚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正在步它們的後塵而去。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一份資料顯示:1973年,長江沿線刀魚產量為3750噸,從長江口至湖南洞庭湖,都盛產刀魚。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湖南湖北江段就基本上找不到洄游的刀魚了。隨後,江西、安徽江段也難以形成漁汛。1998年左右,南京、鎮江、揚州江段基本沒有了漁汛。時至今日,能形成漁汛的僅有常熟、張家港、江陰一帶的長江口,而且產量也在逐年大幅下降。
鳳凰網上的一篇新聞稱,歷時51天的長江南通段刀魚捕撈期已經結束,4月21日,該市108條持特許捕撈證的漁船陸續收網靠港,捕撈量僅有往年兩成左右。
「今年刀魚產量很低!很低!」當記者電話聯繫到正在長江水面上作業的張家港永聯漁業隊隊長沈國華時,他絲毫沒有像前幾年那樣沉浸在「刀魚季」的豐收喜悅裏。他告訴記者,從3月1日開捕到現在,整個漁業隊17條船,最好的一條船收入還不到16000元,最差的僅僅只有5000元,「出去了也捕不到,幾乎沒有刀魚。」「到現在總共出去了5次,一次成本在1萬元左右。一網下去,往往是一無所有,捕到的刀魚還不夠支付油錢和工人工資。」今年57歲的沈國華,不到20歲就上船打魚,30多年的打魚生涯裏,從來沒遇到像今年這樣刀魚少得可憐的情況。
除了鰣魚、河豚和刀魚,長江內較為普通的花白鰱、青魚數量同樣也在減少。60多歲的老船工老張回憶,以前捕魚人立春前後在江底鋪「滾鉤」(一種捕魚方式),一季下來能收穫至少上千斤青魚,但現在,因為江裏青魚少之又少,已經沒有人再在江底鋪「滾鉤」了。
在職業捕魚人沈國華的印象裏,長江裏的漁業資源已經到了極為匱乏的程度。近12年裏,他沒有捕到過一條鰣魚,近10年裏,沒有出現過一條河豚,而同樣是10年間,刀魚的價格漲了近20倍,產量卻下降了100多倍。
長江自古本是魚的天堂,但因為自殺式的經濟高增長給長江生態帶來的毀滅性破壞,如今卻成了它們葬身的地獄。
短短幾十年間,長江被污染到不堪入目的地步。目前長江接納的廢水量位居全國七大流域首位。據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統計,2007年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量突破300億噸,相當於每年一條黃河水量的污水被排入長江。2008年長江接納的廢水量占全國近四成。《長江保護與發展報告2011》中稱,僅2009年排入長江的工業廢水就達到221億噸。而近年的調查更發現,長江已形成近600公里的沿岸污染帶,其中還包括300多種有毒污染物。
另一方面,長江三峽的建立嚴重破壞了長江原本的水域系統,庫區內的水質正日益惡化。三峽成庫以來,庫區次級河流受幹流水位影響,回水段水流緩慢,流水不腐效應失去後,污染水的氮磷大量聚集,遇到合適的光照和溫度,藻類等水生生物便大量快速生長繁殖。另外,長江每年會從上游沖下來大量的樹枝及生活垃圾堆積在三峽庫區,去年的垃圾漂浮物更是達到了歷史之最,幾乎阻斷了整個江面,光漁船打撈每天就可撈出1萬至2萬的漂浮垃圾。
今天的長江早已不是昔日的長江,你可聽見刀魚的嗚咽和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