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科學家:人不是猴子變的
人到底是不是猴子變的?多少年來人們爭論不休。翻開達爾文的著作,不禁讓人大吃一驚:別瞎折騰了,達爾文自己早已有了結論!
當年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生物對他來說好比是黑盒子。因此,對於推算出來的「進化論」理論,達爾文並非底氣十足,他說:「如果可以證明有任何複雜的器官不可能通過無數、持續、微小的改變形成,我的理論將絕對失敗。」
90年代中期,電子顯微鏡及生化技術的發展,讓科學家們在鏡頭下看到了生命的基本單元「細胞」複雜得不可思議,也看到了達爾文理論的失敗。達爾文時代,還沒有電子顯微鏡,如果達爾文能活到90年代,想必他會站出來說:對不起,我那套理論誤導世界,請趕快拋棄它。
幫達爾文糾正這個大錯誤的,是美國生化專家邁克•貝希(Michael J. Behe),他目前擔任賓夕法尼亞的李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生物化學教授。他在1996年出版了震撼世界科學界的著作《達爾文的黑盒子:生化理論對進化論的挑戰》(Darwin’s Black Box: The Biochemical Challenge to Evolution)。貝希教授說:「面對現代生化學所揭示出來的極為複雜的細胞結構,科學界似乎完全癱瘓了,無人能詳細說明:如此複雜精密的生化系統是如何以達爾文的進化方式演變而來的。」
貝希說:「細胞以如此複雜的結構組合在一起,這絕不是偶然中能發生的。即使一個單細胞,其結構也極為複雜。」他以人的眼睛為例,瞳孔似照相機快門,無論是在陽光下還是在黑夜裡,都能讓足量的光線進入眼球,水晶體表面能自動改變光密度、調整色差等。這些複雜的機制令所有的科研人員驚嘆。那麼,「有機物自發產生單細胞生命」的概率有多大?著名天文學家弗瑞德•霍以爾說:「此事發生的可能性,就像一陣颶風吹過一座廢料場,然後組裝好了一架波音747一樣。」
貝希在《達爾文的黑盒子》一書中指出:有機體是很複雜的,不可能隨意進化出來,比如人的眼睛。那麼只有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這些有機體是一個「大智大慧的設計師」創造的。
(責任編輯﹕ 澤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