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農委會輔導 獎勵蛋雞友善生產
【大紀元4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6日電)外界呼籲解放蛋雞、逐年提高動物福利雞蛋比例,農委會今天表示,將循序漸進推廣雞蛋友善飼養模式,並提供有意投入這項生產模式的業者輔導、補助及驗證。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邀集台灣大學、師範大學、中原大學的學生裝扮成產蛋母雞被囚禁在格子籠中,籠外還有另一群人扮演著自由放牧雞,除了演出行動劇外,還共同合唱著改編自歌手張惠妹的歌「我要快樂」為雞發聲,要求解放格子籠蛋雞。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每年約3000多萬隻蛋雞被終身囚禁在格子籠中,被剝奪一切天性與自然行為,要求政府制訂動物福利雞蛋生產政策與輔導農民轉型計畫。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台灣蛋雞飼養戶約1700多家,只有不到1%屬於自由放牧、符合動物福利標準的飼養場,台灣每年生產60億多顆雞蛋,僅1億多顆是快樂母雞生的雞蛋,大部份吃的雞蛋都是來自殘酷格子籠飼養蛋雞。
陳玉敏指出,農委會今年1月公布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卻沒有制訂任何積極輔導計畫及明定政策,她要求農委會比照歐美明訂國內不能新設格子龍,並逐步提高雞蛋友善生產比例,讓全台民眾可以吃到符合動物福利標準生產的雞蛋。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出面接受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陳情,並親自打開格子籠的門,讓裝扮成蛋雞的大學生從籠中出來。
朱慶誠指出,台灣一年生產約68億顆蛋,產值新台幣1900億元,涉及農民約1700戶,農委會近年來除了邀請專家學者訂定動物福利指南,發放各地方政府、產業團體包括農民,還引導他們投入相關動物福利雞蛋的生產。
他認為,由於涉及整個產業鏈、土地面積限制問題,若要馬上實施有困難,且涉及到農民生產結構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至於投入雞蛋友善生產模式可能增加的成本,朱慶誠評估,以英國經驗,整體成本將增加6成,因此還須考慮消費端的需求及接受度。
朱慶誠認為,若友善生產模式所生產的雞蛋有市場,相信藉由消費端可加快引導業者投入上述生產模式。
他表示,未來將透過各種管道推廣相關計畫,提供有意轉入雞蛋友善生產模式的業者輔導、補助及驗證,讓真正投入的生產者可以得到應得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