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惠萱台灣台北報導)太陽花學運過後,兩岸服貿協議引起社會台灣人關注,「服貿怎麼簽?台灣怎麼顧?」系列座談,13日為台北場,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指出,「改善台灣經濟,服貿不是唯一的解藥」,同時提出重新談判的具體方針。
鄭秀玲:開放不對等
針對總統馬英九對外表示「中國對台灣開放80個服務業項目,很多都超過世界貿易組織的標準」,鄭秀玲痛批「這是個美麗的謊言」,她指出,台灣是已開發國家,中國是開發中國家,造成洽談項目不對等,台灣開放的項目遠多於中方,簽了之後可能造成國安問題。
鄭秀玲也提出三個服貿重新談判的方針,第一,政府應該先簽貨貿再簽服貿,因為貨貿不牽涉人員往來,也不牽涉技術及其他方面的輸出入,爭議較少。第二為畫出紅線,列出應予以排除的項目,如目前爭議相當多的第二類電信、印刷業等,最後,台灣應該爭取對等的開放項目。
而服貿重起談判後到底怎麼簽?前經建會主委、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指出,我們必需很具體的逐條評估,思考好處有沒有辦法放大,壞處有沒有辦法補救,綜合以上在決定該協議是否要談,不要因為認為哪一條可能有陰謀就完全拒絕,因為台灣民眾無法完整了解到台灣的陰謀,此外,我們有很多國家可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也要思考優先順序,我們應該跟哪個國家先簽?是否要學習韓國,先跟開發國家簽。
服貿恐衝擊軍公教
面對服貿對台灣只有電信、經濟等造成影響與衝擊?前經建會主委、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指出,服貿也會對軍公教造成傷害,「如果台灣經濟真的被搞爛了,未來18%、月退也會出問題」。
鄭秀玲也指出,中國除了透過印刷跟電信外,美容美髮產業開放也會影響台灣的選舉,她指出,台灣有10萬家美容美髮業,到處都有,未來選舉文宣就可以利用這些點散布,而中國也極力爭取美容美髮業的開放。
那麼沒有服貿就要放棄中國市場?前金管會主委、中研院研究員施俊吉解釋,我們不是不要跟中國進行貿易,台灣一定要國際化,中國是國際中的一個國家,應該等距看這個問題,不應該單獨依賴某一個國家。
面對台灣的未來,鄭秀玲指出,台灣有兩個產業相當具有潛力,第一個就是生物醫藥產業,台灣很多相關人才,中國也搶著想要用,不過目前受限於制度層面,未能發揮實力。另一個就是資訊產業,鄭秀玲以台灣團隊開發的whoscall被韓國Line收購為例,認為台灣也有相當多的資訊人才。◇
(責任編輯: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