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香港圈錢 中信總公司注資中信泰富借殼上市
【大紀元2014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道)中共央企中信集團突然宣佈計劃向中信泰富注資2,800萬港元資產,變相借殼來港上市,成為內地首家整體上市央企。外界視為中共央企改革大動作,亦有分析認為,是中共加速資產轉移的一個舉措。
更有消息指,中信會在交易後,將總部從北京遷冊到香港。消息傳出後,刺激中信泰富上升,收市報14.3元,升近13%。不過,有學者擔憂,即使中信集團上市,中共政府仍持有絕對控制權,難以解決黨控制企業與資本市場的股東權益等問題。
在中信集團26日公佈消息後,中信泰富股價昨早曾急升30.6%,最高見16.54元,創2011年8月以來新高。其後升幅收窄。分析稱,中信一方面可藉借殼上市一事實踐國企改革,但另一方面是要拯救早年因澳洲鐵礦業務引發投資失利,導致表現一蹶不振的中信泰富。
市值只有460億元中信泰富,宣佈「蛇吞象」式收購高達2,800億元的中信集團所有資產,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希望中信來港上市成功,並不回應對方透過注資中信泰富形式上市,是否符合上市規則,亦不回應會否影響港交所收入。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日出席一個論壇後表示,不評論有關交易,不過就指政府亦一直積極鼓勵境外及內地公司在港設立總部。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指,未來的國企改變,是否取得實質成果,可從二個標準衡量,第一,國有股份是否降至不足五成,第二,是否改變「黨管幹部」、「黨管人事」的國企常規。
國企改革大動作 打擊江派壟斷金融界
自中共十八大之後,出於保黨的需要,習近平陣營對於國企的「開刀」就一直在進行之中。港媒曾報導稱,2013年3月,李克強曾公開點名批評央企五巨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電信、中移動,說他們搞「家屬業務」。
為繼續迫害法輪功,江澤民以貪腐治國,收買官員。眾所周知,中共的央企和國企幾乎成了江派利益集團的搖錢樹。江澤民家族控制中國電信行業;前中共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前中共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兩家壟斷中國的石油行業;劉雲山的兒子則是著名的金融大亨;李長春家族掌控了部份文化基金。
大行維持評級及目標價
對於中信借殼上市,外電報道交易作價高達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市盈率不足8倍,為歷來規模最大注資行動。不過,由於計劃存在不確定性,大行維持評級及目標價。
瑞銀指,中信旗下大部份資產,市帳率都少於一倍,收購後,可能令中信泰富的每股資產淨值折讓擴闊至約百分之30。但中信泰富為應付這項收購,債務水平將會進一步提高。
高盛則指,收購成功後,中信泰富將成為內地最大的上市綜合企業,業務範疇更多元化,但以集團淨負債比率達四成四,估計大部份收購作價,會以發行新股來支付,該行暫時維持中信泰富目標價12元及「中性」評級。
大摩認為,中信泰富自上月至今股股價已累升13%,料其股價短期再大升空間有限,因中信股份逾50%的淨資產為中信銀行(現價僅預測去年市賬率0.7倍),但該行認為,中信泰富收購中信股份的市賬率或較難低於1倍(因屬國企資產)。
美銀美林表示,重申對中信泰富「中性」投資評級,目標價由原來11.4元升至13元。該行認為,代價股份擬按照每股13.48元發行並分配(較其停牌前收市價有溢價約逾6%),可能會限制該股短期表現。
中信集團的太子黨背景
中信集團是鄧小平親自宣導和批准,由前中共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中信在中港共有12家上市公司,由銀行、證券,到實業如房地產、礦產能源等均有沾手,在港上市公司包括中信泰富、中信資源、中信21世紀、中信國際電訊及中信銀行。
榮毅仁兒子榮智健,86年加入中信集團,至90年,透過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泰富發展的權益,成功令中信泰富於本港借殼上市。
坐擁中信第一把交椅的,除了榮家父子之外,包括被指力挺薄熙來的王震的兒子王軍、孔原的兒子孔丹,以及原中信集團黨委書記熊向暉。孔原是中共情報系統主要負責人,曾任中央調查部部長──中央調查部,正是國家安全部的前身。熊向暉則是著名的中共特務,曾經被毛澤東高度評價為「一人可頂幾個師」。
2008年金融海嘯,爆出中信泰富為對沖因投資澳洲鐵礦的澳元匯兌風險,投資外匯累計期權Accumulator「損手」,令公司錄得155億元的龐大虧損。前主席榮智健因而下台,後來集團派現任主席常振明接任。
(責任編輯:衣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