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國研院探九火箭發射成功 台通訊研究新頁

探空九號於26日晚間順利升空 完成台灣南方上空80~300公里間大氣中電離層動態量測 此實驗除了跟通訊有關 在軍事與民生用途上也相當重要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4年0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惠萱台灣台北報導)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探空九號科學實驗任務,於26日晚間21時34分在屏東九鵬發射基地順利升空,完成台灣南方上空80~300公里之間大氣中電離層動態的量測。

國家實驗研究院指出,探空九號於發射後58.2秒時,火箭前方鼻錐罩開啟,以「電漿阻抗分析儀」及「電漿探測儀」量測電離層中的電子密度。270秒時到達286公里的最高點,順利完成此次科學量測任務。最後在發射後520秒落入海中。

本次發射探空火箭和地面設備搭配,偵測「電離層不規則體」訊號,據以判斷最適合發射火箭的時機,然後再執行發射任務。負責執行發射任務與研究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院長朱延祥指出,當「電離層不規則體」發生,會讓人造衛星失效,因此,要改善人造衛星通訊品質良好與否,就跟電離層不規則體有密切關係。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首席科學家劉正彥補充,「電離層不規則體」的研究,除了跟通訊有關,跟民眾智慧型手機的GPS導航也有關係,因此這個實驗,在軍事與民生用途上都相當重要。

至於發射探空九號從研發到發射成功,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表示,若包含探空八號與尚未發射的探空十號在內,平均發射一顆耗費3千萬。此外,這次計畫中央大學探空九號科學團隊,邀請桃園縣8所公私立高中42名學生,參與中大團隊所執行的探空火箭科學酬載計畫。

學生代表、中壢高中高二學生丘泰瑋表示,參與整個計畫成長很多,認識到科學研究不只是在實驗室,「除了能夠在學校學習以外,這次真的參與一個實驗計畫,我學到更多關於科學的東西,能夠對科學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增進了我對科學的熱忱。」◇

(責任編輯:尚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