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3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于涵編譯報導)當今社會普遍工作超時、薪水過低、睡眠不足,還要努力往上層社會爬,期望獲得成功與滿足。激烈的競爭總是會付出代價和損失,「友善」幾乎成為稀有之物。
然而,近年來,社會學家已經收集了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人類的天性和友善是緊密相連的。如果我們違反天性只圖私利,最後也會傷害到自己。 商業人士以及大小企業的老闆們就深知友善對維繫顧客忠誠度、留住員工以及口頭行銷有正面的影響,是企業經營至為重要的底線。
然而,要如何培養友善的美德呢? 友善不易培養是因為真正的友善純粹出自於友善本身,不牽扯任何的利益回報。 相信有不少人想要行善卻不知從哪做起。
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隨機善舉基金會(Random Acts of Kindness Foundation)首創國際隨機善舉週(International Random Acts of Kindness Week),提供大家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更多善舉的方法,讓行善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多親近有啟發性的讀物
根據「個性與社會心理學」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期刊的研究,經常目睹他人的利他行為,能啟發人行善。這意味著什麼呢?不要再沈迷網路遊戲了。說實在的,也儘量不要看八卦新聞電視了。 你每天所閱讀的絕對不能只是新聞報導以及各行各業的刊物。多讀些有啟發性的讀物;每天至少讀一篇有關無條件助人或其他好人好事的故事。
靜坐或做早課
近期的一些科學研究已經證實慈善是可以訓練的。 這種訓練主要是透過靜坐或早課來做為你一天的開始,從中喚起悲天憫人的情懷。
也可以在你做運動、遛狗或騎腳踏車到地鐵站時做。在你看新聞、開電子郵件前,一心一意地祝福著別人。這是一天開始的好方法。
從身邊人做起
跟我們最親近的人通常是最關心我們的人。 就從我們的親人開始,在你周遭營造一個充滿善念的環境。稍加用心並常問自己:我能做點什麼讓我先生(太太)/小孩/兄弟(姊妹)/好友今天更快樂呢?
小善事能起大作用,即使一通看似平常但充滿善念的電話也能發揮作用。如果你是個喜歡規劃的人,不妨在你一週的工作天中,安排不同的日子打電話給你最親近的人。例如星期一打給小孩,星期二打給另一半,星期三打給父母。
養成常行善事的習慣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可以表達友善。看到一個同事心不在焉或焦慮不安時,你不但不能起反感,還要關心他是否家裡出了問題,有什麼需要你幫忙的。你想如果大家都這麼做的話,整個工作場所會是不是會更祥和?
想要樂於助人還可以這麼做:每天至少向一個人問好,並且誠懇地期盼能得到對方真實的回應;每天至少幫助一個人完成他的目標或任務。隨著這些漣漪擴散開來,你會發現你的目標越來越容易達成,而且你周遭的人確實得到你的支持與協助。
別怕! 繼續做
當行善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之後,儘管放大規模去做,不要怕。找個目標去做,任何一個目標都可以。從你社區、國家、或這世界去找尋令困擾你的事,然後努力去改善它。
你可以在報上寫篇專欄,發起一個請願,或參加一個相關的組織,甚至必要的話成立一個組織。一旦行善成為你最自然的本性時,你就會對你所關心的事情堅持做下去。別害怕,儘管去做吧!
(編者按:隨機善舉基金會於科羅拉多州丹佛,源於該城市於1993年發生的夏季暴力事件,數十人在幫派的槍擊中身亡,包括一些兒童,其中一名受害者年僅10個月。該基金會採用作家Ann Herbert的一句名言:學會隨機行善及領略身邊無處不在的美好(practice random acts of kindness, and senseless acts of beauty))。
(責任編輯: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