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以一雙誠摯的雙手,取自生活上看得到的題材,以假亂真的手捏陶壺,似竹、似鐵、似樹、似瘤、亦是壺?壺不只是圓的造型,更可以是千奇百怪。沈香齊說,好壺需要有傳統的優點,除了注重實用功能性之外,並突破了傳統美學觀念,讓陶壺可展現真、善、美的美感,將天地萬物渾然合一,製作出造型奇特又自然,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陶壺。
最讓她滿意的不只是做造型的壺,喜愛泡茶的沈香齊,將實用功能擺第一位,壺的出水、造型、美感…等要求完整,密度要合,蓋子不可晃動,那是基本要求,否則就是不及格。
20多年的創作,沈香齊認為,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現代人講求「快」,但有些事是快不得的,快很容易磨掉耐心,「快」把每個人的耐心都磨掉了。
國內做壺的人很多,但能做那麼多造型,又能持續那麼久的人不多。她歸功於先生的支持,讓她能一路堅持、持續走下去。
林新富從事齒模工作,選擇不干擾、永遠支持,讓老婆無後顧之憂,不為五斗米折腰,讓每件作品都能在專心中完成。
回歸自然 復古的創作
人的一生,到底能留下些什麼?妳憑什麼留下?沈香齊這樣想著、思考著!土是最便宜,保存年限久。而在生活上可以用得到,是最享受!5百年、1千年後,留在世上,最美好的創作。
現代,人與人之間稍為冷漠,稍有距離感。沈香齊卻在作品裡,除卻冷漠與距離,讓壺有了生命、溫度與溫情。它也跟人一樣,是個體,也必須群聚,相互崁再一起,可以擺正組合,不只是單一。
她說,有如以前的人稱妻子為「牽手」那種感覺,是一種內斂的情感,相依靠、相依偎的情感。
沈香齊將原本平淡無味的壺,注入藝術,提升品味,每件作品的架構及功能,完全不用模具、儀器,都是精心設計。
生活上看得到的都是她的題材,自我挑戰了竹、樹、瓜果、海洋、吉祥物(龍龜、招財豬…)等系列作品。
朋友家收藏的木頭(樹瘤)很特別,讓她對大自然中的朽木情有獨鍾,樹的變化多,表面質感豐富。上氧化釉或高溫色料、1260℃燒出層次感,表現木頭的完美,展現她天馬行空的壺思亂想。
作品裡,一切取決於大自然的東西,那就一定要合理化,哪裡長分枝?哪裡粗細?一切依照大自然生態,不能忽略掉!如竹子的分枝一定是長在竹節裡,而不是在竹節與竹節間。她說,絕不能鬧笑話,教育下一代,錯誤會被笑。
實用的物品一定有所侷限,在這侷限裡就是實用擺前面,再求造型完美。她幽默的說,有時也會加一點小心眼在作品上,在看似有點危險,又不太危險的地方。
她希望愛它就要珍惜它!或許人總有不小心的時候,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時,如果這個東西是妳鍾愛的,弄壞了,妳會很痛。這也是一種表達事件發生時,歷史的點在那裏,而人需要生命的感覺,痛一下也很好。
葫瓜意吉祥 燈光裝置藝術絢爛耀眼
沈香齊的表弟弓牛,本身學設計模型,同為嘉義番路鄉藝術創作者,一樣愛這片土地、愛這裡的人。在一次與朋友相聚時,弓牛赫然發現一樣不知是來自義大利還是印度的一個燈具,開啟他對葫瓜燈具的創作構思。加上自己本來就有一些工具,開始一個洞一個洞的鑿、戳出來一些不同效果。
每一顆葫瓜,長寬不同、厚薄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等等,再依各自的不同,設計出不同花紋,不同的簍空洞狀,在光影投射下,展現不同的效果,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空間影像。
弓牛表示,葫瓜有生生不息,吉祥的意涵。光的陰影,讓葫瓜,有了溫暖與溫馨的空間立體感,因光線、線條、花紋的不同造型,在相互輝映中,營造不同的絢爛耀眼的空間。有含蓄、可壯觀、有古典又可有時尚感。
葫瓜本身有脈絡、紋路,創作中,打薄是一大挑戰,簍空挖洞,更是讓他的手承受很大。
2014年1月1日「弓道人心檜藝茶空間」開幕茶會,弓牛秀出歷經2個月的大型創作,他以疼惜土地的心,關懷森林,環境的污染、氣候的變遷等等,對這片土地與森林的影響,希望藉由有如臺灣精神代表的葫瓜創作,呼籲一起重視環保、愛護我們的家。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