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7日電)「池袋西口公園」系列小說作者石田衣良寫了許多在泡沫經濟下年輕人的故事,他對年輕人的建議就是不要放棄,找出自我價值。
2004年台灣引進「池袋西口公園」系列小說,已陪伴台灣讀者10年,選在別具意義的10週年,石田衣良親自來台發表「Pride尊嚴:池袋西口公園10」。
「池袋西口公園」描寫的主角是池袋西口水果店的兒子真島誠與當地不良少年們的故事,類似東京版的「古惑仔」,但不同的是他們除了打架、賭博、把妹,還是業餘偵探,真島誠幫助的對象除了自己的換帖兄弟,系列作展開後也包括傷殘人士、兒童等的社會邊緣人。
第9集「龍淚」還涉及到在東京討生活的中國移民,這群「龍的傳人」做著沒有日本人願意做的工作,他們默默賺取連最低工資都不到的時薪,真島誠拯救跨海來到日本打工卻默默流下龍之淚的中國少女,也留下戀愛的伏筆。
石田衣良早年曾做過地下鐵工人、保全、倉管,還待過廣告公司,最後以自由文案工作者活躍於業界,因此他在寫這些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年輕人時,會把過去自己的經驗融入在內,雖然故事背景是日本泡沫經濟下的年輕人,許多人找不到工作,但他認為,這不只是日本的現象,已成為國際問題,社會貧富差距大,讓年輕人變得沒有夢想。
面對大環境不好,石田衣良卻沒有在小說當中展現憤怒,他認為,如果寫得太過憤怒,有如屈服於環境,等於認輸。有些年輕人對未來沒希望,但石田衣良卻建議他們不要放棄,其次則是要在朋友和工作之間融入自己,並且找到自我的價值,不要隨波逐流,養成自己的思考力量。
石田衣良在書中寫的角色多半以打工維生的青少年,平常他會和年輕人聊天,觀察年輕人的習性,或許因為角色的模樣和時下年輕人相仿,因此他的書受到年輕人喜愛。
這幾年石田衣良因為池袋的中國城,而對華人的文化有較多的接觸,他也考慮未來會把歐美文化、中華文化融入在小說當中。
石田衣良說,「寫小說就像在喝很苦的中藥,但又非得喝完不可」,他曾經最高一天可以用電腦打出2、3萬字,但現在最多一天可打1.6萬字,但一創作完就是休息三天,不過在寫作的過程,最讓他開心的還是用筆寫下每個主角的個性,並設定要讓他們去做那些事情。
這次是第一次來台灣的石田衣良,一搭上捷運、高鐵,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機拍照,傳回給在日本的「鐵道迷」兒子看,未來也考慮要把台灣的夜市文化寫進小說,尤其一定要寫他最愛吃的綿綿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