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劉穎紐約採訪報導)一條很寬的河流,突然出現了堵塞,那一有風寒,水流就會湍急,河壁受壓加大,由於(血管)壁脆弱,就容易缺堤、破裂。當通向大腦的血管這樣時,就引發中風。
女性可能與男性有許多相同的中風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吸煙、高膽固醇,但也會男女有別,如女性在懷孕期間血壓過高,經常使用避孕藥和其它激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增加中風的概率。
女性死亡的第三大殺手 比男性更容易中風
2月6日,美國心臟與萃中協會(AHA)首次發佈女性中風預防指南,打破了人們對中風的常規認識,一般人認為中風多發於中老年男性,事實上女性的中風概率更高,影響也更大。
根據萃中協會的估計,美國共有680萬人發生過中風,其中有56%的中風患者都是女性,平均每年有40多萬女性發生中風,比男性多出5.5萬例。
女性中風後的後遺症,可能嚴重到「災難性地改變生活」。美國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對1,370例輕微中風的女性患者進行調查,發現她們比男性更容易產生焦慮、疼痛、與行動不便。無論是身心創傷,還是生活品質,女性都比男性表現得更糟糕。
此外,2010年以來,中風是導致女性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男性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每年因中風致死的女性和男性各有7.7、5.2萬名。
治療女性中風 中西醫各不同
西醫治療中風的方法有溶栓、搭橋或者微創手術。而中醫是根據症狀,綜合辯證論治,採用方法眾多,如散表寒驅邪、瀉熱通腑法、滋陰潛陽法等。
心臟協會的專家謝麗‧布什內爾(Cheryl Bushnell)等提出要特別監測和治療女性先兆子癇、子癇以及懷孕期的血壓失常。這些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在分娩期間或分娩後中風、早產、生育後發生中風危險。其它威脅或常見女性中風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先兆偏頭痛、心房顫動、糖尿病、抑鬱症和情緒緊張。
中醫則通過望聞問切,標本兼治,在治療中風上沒有男女差異。從事疑難雜症治療30多年的鄧振球中醫師列舉了一個女性病歷:董某,女,50歲, 耳鳴五年,失眠三年,西醫檢查腦梗阻,治療症狀均無緩解。現症狀頭沉,重如裹緊,太陽穴痛,惡寒,全身乏力,整個身體有下沉感,口苦口乾,時流清涕,反應呆澀,易饑,腰痛,大便先硬後軟,脈緊滑軟,舌質淡暗紅且胖大,苔白膩中黃,辯證屬外感風寒濕,濕困中焦有熱,陽明中阻,升降失調,陽虛。治則:辛溫解表,化濕運脾,清陽明熱,溫陽化氣。治療近三個月,隨症加減,治療效果滿意,現已恢復正常上班。
鄧醫師認為,現代人生活環境差、脾氣也大,同時工作時間長、強度大,作息又無規律,當體內正氣不足,就會打破正常身體平衡,邪氣入侵身體而發病。所以在治療上,中醫會根據症狀進行診治,以黃帝內經以及五行學說為則,「過了就消,不足就補」。通過恢復身體的平衡,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當然女性的身體特徵,在臨床上也會影響到用藥的選擇。
中風先兆記心上 身體健康靠自己
以往的研究已經發現一些中風病症在發作前,會出現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預警(TIAs)徵兆,表現為腦內血流或通向腦的供血暫時中斷。
常見的中風預警徵兆有:面部、手臂、或腿部出現身體一側麻木、無力或癱瘓;單眼或雙眼突然視野模糊或視力下降;說話或理解簡單語句困難;失去平衡能力、頭昏眼花或失去協調能力;突然發生無法解釋的、劇烈的局部頭痛。
鄧振球中醫師也分享多年的治療經驗,他補充到,中風發生前,患者容易頭皮發緊,整個腦袋外面好像有箍一樣,腿無力,兩手發麻、在飲食上面容易有飢餓感。「有經驗的中醫師能通過把脈提前獲知患者有無中風跡象。」
學會和確認這些嚴重的預警徵兆很有必要。一旦出現,立刻給家庭醫生或保險公司撥打電話,或者撥打911尋求急救。
對於日常如何預防中風,鄧醫師強調,平時不要吃得太飽;穿衣要保暖;心態要好,不要發脾氣,不找別人缺點;還有一年四季都會有中風出現,春天溫度回升,松衣服不要太早。
(責任編輯:麗莎)